教书育人 吾爱吾师 ∣ 候选导师风采展示(三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健康食品研究与开发、冷冻干燥产品加工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业教材5部,为企业开能性固体和液体饮料、冷冻干燥果蔬、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30多个,申请专利30多项。研究曾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曾被评为2010年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
教学上,从课件制作的严格要求到讲课时的循循善诱,无不体现了余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及对培育祖国栋梁之才的热情。生活中,他对学生更是关爱有加,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科研上,从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到仪器操作、论文撰写,余老师都给予学生极大的指导和帮助。余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对实验独到的见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纵横向项目6项,参加纵横向项目6项,包括863项目和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8篇。申请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授权2项),实用新型1项。曾获省部级二等1项,南方电网专利三等1项。
汪老师是一个思想品质、为学生奉献的人民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汪老师兢兢业业、谦逊内敛,有着认真严谨、耐心负责的态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育人上,老师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所做出的、所写的论文,都会反复校核修正。汪老师经常组织班会交流师生感情,与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分享生活经验。对于学生而言,她不仅是一位导师,更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知心大姐姐。
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广东粤剧艺术传承”负责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传统与当代、丝弦五重奏与民族室内乐等。主持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基础术语运用解析研究》),发表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十数篇论文,出版专著一部。教学论文多次获,曾多次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学。
在教学中,沈老师常强调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她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将理论研究与分析实践、表演实践结合起来。而作为学者,她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对于学术的热忱,也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触动。她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学术是孤独的,却也是温暖的。沈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在无涯学海中,她为学生点亮了一盏学术的灯;而漫漫人生上,她亦给予了学生数不尽的鞭策、慰藉和。
硕士生导师,现任设计学院院长。科研方向主要为版画艺术、版画史、纸浆造型艺术、公共艺术、相关的艺术应用设计,创立了我国首个纸浆造型艺术工作室。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校级等多项项目,发表著作4部、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国内外个展20余次。曾获国际展览金3项、国内外其他项10余项。
初见张老师,他热情、亲切、随和,跟普通老师一样,既出乎学生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与张老师相处,大家变得勤奋而活泼。课堂上张老师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风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吸取知识。课下,张老师积极组织大家参加艺术实践,采用工作坊集体参与的形式,为教学楼设计和制作壁画,既增强校园人文氛围、美化校园教学,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他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悉心指导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互联网视频处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创始人之一、广东省第一个互联网——广东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广东省首届青年科技等,曾获广东省青年五四章、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称号等。
张老师治学严谨,对待科研和项目一丝不苟,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和探究业界的前沿科学问题。老师为人十分正派,要求学生绝对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也不接受学生任何形式的礼物。他对学生的指导非常细致耐心,时常加班与学生探讨,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或者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和成长平台。老师在关心学生科研进展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电化学、锂离子电池材料、涂料、化学反应过程节能及增产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主持国家、省级、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鉴定科研4项,主持参加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论文10篇。发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学资源库、专著和教学参考书等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张老师长期承担本科生基础课和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张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和认可。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张老师始终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在生活上,张老师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学生,耐心,以自身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主要从事液晶材料以及铁磁材料中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适定性、正则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师课题)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中央高校科研业务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代表性论文11篇。
林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导师,他始终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学。他讲课深入浅出,效率很高,总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点,课堂上的气氛很是温暖轻松。每节课前,老师都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讲得很细致。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林老师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学术指导非常耐心细致。与此同时,老师对学生要求较高,尽心尽力地将学生培养成高水平、高素质的时代青年。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合成生物学与药物制备”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等。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肠道微生物等领域的研究。近5年发表SCI论文20多篇,SCI论文引用1000余次,获包括国际学术会议美国Gordon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报告/大会报告邀请5次。专利授权或申请10多项(含1项美国专利),1部译著获省部级一等,曾任973首席科学家,获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林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导师。他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展现了一位科学家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其严谨灵活的科学和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实验室全体学生的敬佩和爱戴。林老师还非常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分享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睿智的处世之道,不仅教学生做事,还教学生。林老师也非常热爱生活,无论行程多紧凑,老师每天跑步,以身作则给实验室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文化。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 20余篇),发明专利5项。参与编著国外5部科学著作的出版(其中1部日文版和4部英文版)。研究包括:与日本专家共同调查地下水砷污染,研制石墨烯复合材料,砷化学形态的电化学测定以及臭氧技术)。
罗老师是一位睿智幽默、和蔼可亲、耐心细致的好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他一直认真细致地科学原理,并以现代科学的例子或者结合自身科研经历解释这些科学原理的应用,以生动的举例加深同学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同时激发大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课外生活上,他更是会热情地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一起分析并解决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老师总是鼓励表扬学生,力求与大家共同进步。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密检测、制造过程和生产优化理论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各5项,出版专著1部,在系统优化、智能优化、生产与物流调度领域的国际及国内权威如JIM、IJAMT、自动化学报等发表和录用40篇论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申请专利13项,其中已有4项获得授权。
罗老师工作勤奋、恪尽职守,对于科学研究态度严谨、精益求精,以饱满的热情处理学院事务,同时也很注重自身能力的学习与提高。罗老师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为人随和大度。在本科生眼中,她是教得一手好课的华工“papi酱”;在研究生眼中,她是严慈兼济的“罗妈妈”。她把导师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地地位,在育人的上知行合一,是一名优秀的指人和摆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