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高原畜牧村变特色旅游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疆百杏生态园一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摄

  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村民马麦提图尔荪·阿不都卡地尔在挤驼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摄

  在驻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深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使这个地处帕米尔高原的畜牧贫困村变身为风景秀丽的旅游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秋日高原,格桑花盛开。在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百杏生态园郁郁葱葱,人工湖碧波荡漾,村民忙碌其中迎接游客。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及全域旅游发展,这个地处帕米尔高原的畜牧贫困村变身为风景秀丽的旅游新村,迎来新发展。

  百年杏林成旅游新去处

  坎久干村地处海拔2300米的帕米尔高原山区,是新疆深度贫困村。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人均耕地少,村民大多靠放牧为生,增收渠道单一。

  2017年2月,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进驻坎久干村。“坎久干村有短板,也有长处。紧邻乌恰县,距阿图什市和喀什市仅1小时左右车程。夏季气温凉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坎久干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蒲建宏说。

  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工作队科学编制《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中长期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的构想,提出“公司+村委会+农牧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力争通过产业带动和项目实施,促进全村由“畜牧养殖村”向“特色旅游村”转型。

  2017年7月,依托坎久干村杏园内上百棵古杏树和依山而立的自然风光,借助江苏省常州市对口援疆力量,工作队整合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启动占地面积265亩,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百杏生态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发展具有柯尔克孜特色、“赏、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项目。

  临近中午,绿树鲜花中的毡房里一片欢声笑语。“以前请客吃饭要去县城。现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饭菜,环境好,服务也好。”沙吾尔江·沙吾提说,以前老杏林土地贫瘠,种不出好庄稼。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老杏林变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蒲建宏介绍,2019年6月该项目正式营业。截至目前,百杏生态园累计接待游客9.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0余万元。带动20户45名贫困群众从事保安、保洁、园林绿化工作等,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至2500元。“杏园”旅游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基本形成。

  为了确保项目长期运营,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派拥有酒店管理、礼仪培训、财务管理、餐饮服务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坎久干村贫困群众实施“一对一”帮扶培训。目前,已形成以3名至5名当地农牧民为核心的旅游经营团队。

  “沙漠之舟”驮起新希望

  距离百杏生态园不远的山脚下,水草丰盛。村民马麦提图尔荪·阿不都卡地尔赶着10多峰骆驼回棚圈挤驼奶。他说:“每天能挤8公斤驼奶,每公斤卖70元,一天就能收入近600元。”

  “当地村民以放牧为主,通过小畜换大畜,在传统的畜牧道路上找到了新出路。”蒲建宏说,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有养骆驼的传统,如果扩大养殖规模,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因此,工作队支持有着15年养殖骆驼经验的马麦提图尔荪·阿不都卡地尔成立了“同心骆驼养殖合作社”。

  2017年,新疆能源集团出资30万元,为30户贫困户采购奶骆驼34峰入股合作社。贫困户不仅可在合作社务工,还能参与年终分红。2018年2月,坎久干村的30户贫困户每人得到1000元分红。后来,工作队利用7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采购了50峰奶骆驼,让50户贫困户成为新股东。新疆能源集团又出资30万元为合作社修建了标准化棚圈,便于后期扩大养殖规模。

  马麦提图尔荪·阿不都卡地尔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目前有骆驼113峰。工作队帮我们联系驼奶、驼绒的销路。目前合作社的鲜驼奶送到县城和村里的驼奶馕合作社,驼绒专供乌恰县驼绒服装生活用品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合作社的驼奶和驼绒销售已累计达到160多万元。

  “‘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是让贫困户当股东,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村民在合作社或外出务工,加上年底分红,可以有两份收入。”蒲建宏说,骆驼养殖合作社采取动态管理模式,每年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倒排,选出最贫困的80户给予分红扶持。此项政策作为一项长期兜底帮扶措施,可以防止脱贫户因疾病等突发意外因素返贫,并帮助贫困户在脱贫之后进一步巩固成果,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产业平台托起新生活

  34岁的图尼撒·阿仁将柯尔克孜传统服饰和刺绣挂在毡房显眼处。用木栈道旁盛开的雪菊,泡上一壶热茶,迎接客人到来。

  “以前只有在生小羊和产羊绒时有收入。现在在杏园务工,每月都有钱赚,还能学到知识。和大家一起奋斗的感觉真好!”图尼撒·阿仁说,经过培训,她负责翻译、销售、培训等多项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随着游客的增多,图尼撒·阿仁还抽时间到旅游局学习柯尔克孜族饮食、服饰和乐器等相关知识,准备当一名合格导游。

  “以前唱歌给家人听。现在在杏园找到了人生舞台。”今年29岁的古丽哈叶尔·阿依巴西能歌善舞,有着当歌手的梦想。随着百杏生态园的建立,她的歌声响遍坎久干村。他们夫妻俩在旅游旺季每天有2000多元的收入。

  此外,坎久干村不断丰富产业内容。农家乐火锅场所加紧装修,10座小木屋和旅游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山脚下的湿地被纳入新的旅游发展规划。借助援疆企业启动的“黑孜苇乡坎久干村现代化农业技术试验与高产良种培育基地示范项目”,864亩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长势良好。未来10年将为村集体带来120万元收益。

  一个个精准扶贫项目,推动坎久干村脱贫摘帽迈上致富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区30%的城郊融合类村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坎久干村,将加快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将田园风光、湖光山色变身城市后花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