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准备周:围绕三个核心,做好15件细节小事
【沈磊专栏】
复课准备周:围绕三个核心,做好15件细节小事
原创作者|沈磊(江苏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本文首发“ 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原创作者沈磊老师授权校长传媒发布
近日,江苏省明确了开学时间,复课进入准备周。不同于以往的开学,疫情延期后的准备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和纷繁复杂。我们不妨列一张任务清单,梳理出家、校、生各自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从中不难发现,共性的核心关键项可归纳为:安全、有序、衔接。
时刻凸显安全第一原则。复课中最要全力保障的是师生的安全防疫工作。一校一案、两案十制,学校方案研制上的难度不言而喻,而落实中的各部门交叉配合与无缝对接更是考验一个组织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千头万绪也要坚持有序。境外输入的局面控制,延期多日的寒假生活,线上与线下的场域转换,每日健康监测的统计上报,都给复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开学的稳定。
衔接教育关注个体与集体双轨道。线上学习稳中推进,既有育人资源也有学习效能,但一定程度的失控感和知识体系的不全面,造成效果分化明显。如何衔接线上与线下,找准起点,分层分步对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做好衔接教育,成为复课的关键。
从家、校、生各自的角色分工出发,我们如何行动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有序工作、平稳衔接呢?我想,不妨做好这15件细节小事。
家长:密切配合,守好安全第一关
1. 深入学习学校的防控预案。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复课后的一切行动要求,包括上学、放学路上的注意事项,进入学校后的体温检测、上课、就餐等环节流程,熟知出现异常症状后的上报流程,确保与学校一起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2. 坚持填写每日体温检测表。开学后孩子所接触的环境要比居家学习时复杂的多,更需要家长重视每日体温检测工作。
3. 准备爱心防疫“随身包”。孩子重回校园,融入集体生活,见到久未见面的老师同学,难免兴奋,也更容易出现口罩绑绳断开等意外状况,多备一份口罩,准备一些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是有必要的。
4. 与孩子进行一次认真的对话。认真对话不等于一板一眼地谈话,可以是用轻松的方式,四两拨千斤的与孩子交流,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设计。这样的对话富有仪式感,是对一个特殊阶段的终结。对话的内容建议涉及复课的来之不易和复课后的安全防护、学习和生活建议。在亲子对话中,家长可以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担心并说明理由,给出适当建议并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执行,可以抛出几个问题情境,采用“如果遇到……情况,你会怎么办?为什么?”的句式,引发孩子独立思考,在对话的结尾要表示出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这样的对话才是亲子间有效的互动,既能达到引导行为的目的,又能使孩子感到被尊重。
5. 自我总结特殊时期家庭教育的得与失。在我校设计的家长问卷中,我们可喜地看到有高达77%的家长表示延迟开学期间,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为“融洽”或“很融洽”,这既是家长们的智慧,也是孩子们的成长。也有21%的家长表示“不太融洽”,他们更需要学校的引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特殊的宅家,在难得的亲子时光里,家长们一定有自己的得失体会。不妨做一次认真的总结,这样有助于亲子间的持续影响,毕竟未来的路还很长。
教师:专业出发,平稳对接第一线
6. 参与学校防控预案演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在校的负责人,责任重大。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两案十制”,每一项制度都有规范的流程和应急处理办法,如果不用心学习,一旦班级里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情况失控。全体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防控预案演练中来,反复学习学校发布的视频和方案文稿。
7. 向学生和家长做好方案解读。班主任要反复强调方案中学生和家长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对疫情防护,再仔细也不为过。学校也可以加大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在防疫物资方面的准备,增加复课的信心。
8. 进一步开展疫情教育必修课。疫情中的成长与反思应成为复课后的重要课题。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疫情中的所见所闻,讲述经历,启发思考,规划未来。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抗“疫”作品,物尽其用,布置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长环境,重建班级文化,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资源。课堂中,既应弘扬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导学生聚焦到学校的后勤保障、校医、保洁、门卫、食堂、教师等开展的具体复课保障工作中来,设计并上好主题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等人生课题的理解。
9. 制定线上线下课程衔接方案。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做了大量的教学调整,如难度的调整、学习模块的调整、教材整合的处理等,回归线下课堂,必然要更新计划。线上学习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差异化明显,各学科需要统筹考虑,制定衔接方案。不妨先通过多种方式摸底和评估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可先由教师制定知识内容清单,将线上所学内容进行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明确能级要求,发给学生逐项评估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清单绘制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捋清内在联系,在绘制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在相关知识上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发布问卷调查,分主题、分考点地统计学生学习情况。拿到学生反馈后,教师要全局考虑,分析学情。掌握较好的内容开学后就少讲或由学生讲,掌握不好的内容就巧妙设计,或与新课结合建立知识图谱,或独立安排课时进行难点突破。让学生自行列出考点,设计考题也是很好的做法,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考题进行精选,汇编成摸底卷,在开学时供集体测试使用,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所学情况,找出问题,后续跟进。在正式授课中还应注意学生个体辅导和集体教学的相互补充;课后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小组和同伴互助作用。
10.设计一个富有仪式感的“复课礼”。为避免聚集性活动,也许开学典礼等环节将会从简,但班级内部不妨来一场“复课礼”。仪式可以与居家学习的总结表彰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阶段做一个总结。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无字奖状》,让学生选择一个表彰的对象并亲手写上颁奖理由。可以表彰自己的点滴进步和积极改变,可以表彰所在小组或组长的辛勤工作,也可以表彰父母在此期间对自己的关心照顾,甚至是表彰所在小区的疫情工作志愿者。再比如,来一次小组研讨展示会,将线上学习(特别是小组讨论)的情境在教室里再现,各小组观摩学习,之后对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仪式,对停课不停学进行复盘和总结,而不是草草收场,错过了一次教育的机会。
学生:积极调试,主动成长第一人
11.一切行动按学校方案执行。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但面对复课防疫工作,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要求学生的一切行动必须按照学校周密的方案严格执行。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目标一致,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案解读的时候不妨多采取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检,才会主动配合。
12.自制知识清单,梳理线上所学。没有谁会比学生本人更清楚自己在线上学习的效果,但是如果仅仅用“良好、一般、不好”来描述自己的学习状况,泛泛而谈不得效。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清单/双向细目表)逐项整理所学,可以用1星到5星来标注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整理学案和笔记梳理出自己已经掌握和尚有困难的学习点,并反馈给教师,双方互动配合,计划好复课后的衔接课程。
13.学习心理与学习方式的积极调整。比起作息和饮食的调整,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的调整对学生更为困难。线上授课以来,学生对网络、手机、移动设备的使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赖,学习的方式也与线下课程完全不同。是时候逐步调整:客观上减少设备的使用,必要时可采取“隔离法”;主观上通过“冥想法”让自己回到积极发言、互动频繁的教室里,帮助自己尽快调整。
14.总结特殊阶段并为新学期制定目标和计划。人总是会在灾难中成熟的更快,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成长节奏,也必然会让我们有所收获。总结一下特殊阶段里的自我成长。不同年级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命题,比如初一同学可以想一想“自由”,重获自由的来之不易,我们该如何珍惜,自由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初二同学可以想一想“自律”,自主计划落实的情况如何,老师的指导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我的行动与控制;初三同学可以想一想“自主”,中考临近,停课不停学其实为备考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自己是否把握住了这样的自由,通过自律,不断强化自主,朝向目标前进。对这段时光的总结,有利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更明白什么最重要,如何选择和行动,这样新学期的目标确定和计划制定就会更有实效。
15.给身体和心灵做个SPA。开学总是喜忧参半的,尤其疫情之后的复课。我任教的班级里有63%的学生表示既开心又紧张。开心的是终于可以回到学校见到老师和小伙伴,紧张的是担心线上学习没跟上或新学期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短期压力的表现。此刻每个同学(其实包括老师)都会希望以最饱满的状态回到大家的视野中,所以该运动的动起来,甩掉身上的小肥肉;该阅读的读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适当的爱好练起来,让自己更加多面,给人以惊喜。身体和心灵的主动调试都会让我们充满自信地回归课堂。
离复课还有一周,三个核心“安全、有序、衔接”会让我们的准备工作各有方向,15件细节小事互相穿插,没有完全的界限,这也正体现了家、校、生三者同生共长的关系。
复课的决定从上至下一定是有压力的,所以这更需要所有的师生和家长做足准备,这样我们才有开学复课的底气。
同学们,开学见!
- 标签:考后反思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