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高考不是结束,考生如何借助新高考成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高考不是结束,考生如何借助新高考成才?

【储朝晖专栏】

高考不是结束,考生如何借助新高考成才?

原创作者|储朝晖

考生是高考招生制度的主体之一,但在原有的高考招生制度设计中,他们是弱势且应有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的主体。新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帮助自己成才。

01

将高考当作自己成长的自助餐

对考生和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因为不少人自进幼儿园开始,父母和老师劝他学习时常会说“好好学习考大学”或“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于是,不少人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把考大学当作自己的学习目的,一旦进了大学,就认为目的已经达到,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不能生成新的目标,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天玩游戏或睡大觉,荒废了学业。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关键在于消除对高考的误解。高考不是人生的真正目标,也不是做人上人的台阶,只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驿站,是从一个区域到达另一个区域、从一个境地到达另一个境地所需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一个人成才与他在门槛前的学业基础有关,但更取决于他跨进这道门槛以后的修行。

高考是成长的见证和工具

高考是教育评价的一种。从评价的角度看,高校首先要获得准确、客观的基本事实。由于他人一般不知道自己的学业状况,考试或其他教育测评可以让他人对自己有更加明确、具体的认知。

高考不是目标,考生要善于利用见证自己成长的考试结果。考试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工具。学生要有自主意识。

新高考中增加的选择对哪种考生更有利呢?对那些有自主意识的考生更有利,他们能够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新高考后高中实行走班制,学习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对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儿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利的。

自主意识还表现为能承担责任,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有效安排时间、空间和资源。由于一些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可能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这就需要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没有自主性或缺少自主性,这可以通过改变观念和改变生活、学习环境实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是推动学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生将高考招生当成服务成长、发展的工具后就会淡定,就会理性看待每一个环节,不再把具体选哪科或某一个行为的结果看得太重。比如说,今天选不选某个科目、做不做某件事不能决定一生的成败,并没有那么严重。选不选某个科目或做不做某件事可能意味着你选大学的时候某些专业不能报考,如果你真的感到自己需要什么,还可以用其他路径补偿。

简言之,一定要平视而不要仰视高考,要把它当作工具而不是罩住自己的罗网。

确认自己的优势潜能,确立志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它不会因考试成绩高低而改变。对考生来说,高考既可以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可能使自己的才能被压制、淹没。很多人认为考上大学了才能就会发挥出来,其实不然。一方面,很多人正是因为考上大学了才放弃了进一步努力,或是因为进错门、入错行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实际上,现在的学习机会很多,网络很方便,哈佛大学以及世界知名大学的课程都公开了,未能考上大学的人,通过适当方式不断学习依然能成才。

虽然每个经历过高考招生的人都在使用高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它。充分、有效利用高考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自己。这一点是很多高中毕业生做不到的,因而有强调的必要。

认识自己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确认自己的优势潜能在哪里,二是确认自己的志向是什么。

每逢高考和就业季,总有不少人打电话问我:“储老师,我报什么专业?”“储老师,我是学某某专业的,又不太喜欢,您看我找什么样的工作?”通常我会反问:“你的优势潜能在哪个方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会回答“不知道”。这些回答“不知道”的人,就没有充分、有效利用好高考为自己的成长、发展服务。如果大学毕业时还不知道,则说明没有利用好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机会。

这当然与中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单一评价和呆板教学直接相关。学生只有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都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才有可能在自主活动中了解、发现、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当学校和家长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全部填满还要加压时,学生的自主活动就被压缩,先天的优势潜能就无处发挥和展现,学生自然也就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潜能。

确定自己的优势潜能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怎么摸索?就是看自己做什么效率最高,最有成就感。在与别人努力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你的学习成果较好,那么这一学科可能就是你的潜力和特长所在。

优势潜能可以外显为兴趣。兴趣是个人秉性和思维模式的外显。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上的课、想参加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分类,借此就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进而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

确定自己的优势潜能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家族做更多了解,了解他们曾经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就,显现出特殊才能。自己的优势潜能与自己祖上表现出的才能可能是高度相关的。当然,并不是完全一致。要学会搜集、分析、体验、校准。

一个人立志的关键期在十四五岁,中国的学生在这个关键期却正在大量刷题,没有时间和精力了解社会,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较低,缺少有效确立志向所需要的社会依据。错过了立志最佳期,会直接影响顶尖人才的成长、发展,这也是中国顶尖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立志的依据有自己的优势潜能和自己所感知的社会需求两个方面。要观察、分析社会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借鉴自己父母及身边其他人的经验和想法,谨慎地选择自己的志向。

与依据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志向选择专业和学校不同,时下流行一种比较功利的选择模式,例证就是浙江省高考中显现出来的大家不选物理的趋势。学生按照田忌赛马的原则去选科,所有牛人选的科目我都不选,我就选冷门,不问自己爱不爱学,先拿到高分再说。这种心态和做法是危险的。不能只看当下怎样得到好处就怎样选,怎么有利于进到一所更好的大学就怎么选,也不能完全按照一些人所说的未来发展的需求来选择。

按照有利于升学的原则选择是制度设计的缺陷,管理部门应当修正制度设计,避免出现系统性、持久性的失衡问题。2019 年部分省份实行“3+1+2”的选考方案就属于这样的调整。考生应当规避它可能给自己终身成长带来的危害,而不是利用设计缺陷获得当下的小利。

进行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兴趣、特长;其次,要认识自己所立的志向,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大学、专业和生涯规划。充分发挥自主性,忠于自己的内心,依据客观事实,找到真实的问题,就能用好高考为自己的成长、发展服务。

02

找到与自己的优势潜能、 志向

适合的大学、专业

以什么样的角色和心态参加高考招生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仅是前提条件,要真正用好高考招生制度,还需要考生在报考过程中依据个人情况做好设计。

选择大学与专业的具体建议

在明了前述基本原理后,选择大学和专业还需要具体操作。在具体操作中,要把前面讲的基本逻辑理解透彻,并与自己面对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考虑。

选课时强调自主并非要独断。考生要听取他人的意见,系统思考,既要看到自身的需要,也应当考虑家人和老师的建议。由于高中生的知识和社会阅历有限,看问题不免存在片面性,所以要尽可能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再做决断,要多方面征求意见,考虑大学专业的需求及社会工作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