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李海林:为什么不能说“偷”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李海林:为什么不能说“偷”

【李海林专栏】

为什么不能说“偷”

原创作者|李海林

有一天晚上,差不多10点多了,校长助理王老师突然在学校微信交流群里发了一段话:

刚才接了一位情绪很激动的家长的电话,说昨晚(也可能是前晚),孩子隔壁宿舍一个学生少了一包零食,宿管老师进了宿舍就问他孩子:“是不是你偷的?”家长很生气!觉得这是对孩子人格的侮辱!我把这件事情放在群里说,是想让所有老师注意:这样说话确实是对孩子人格的侮辱!家长生气有道理。“偷”这个字眼不可以用在学生身上,你完全可以换个字眼,如“拿”。以后在新纪元双语学校禁止用此类侮辱性言语形容学生。

我在第一时间看到这段话,立刻一股热血直往头顶冲。我努力克制着情绪,连续在群里发了下面三段话:

各位老师,“偷”字是可以随便说的吗?第一,没有证据之前绝对禁止下结论。第二,即使是事实,也不能用“偷”字。即使孩子确实因为贪吃拿了别人的一包零食,也不能用“偷”字呀!我们可以教育孩子拿人家的东西要征得他人的同意,但怎么能随便下结论是“偷”呢?怎么能如此随便地将这么重的词放到孩子的身上?老师们,怎么能这样子呀?如果哪一个人把这个词用在你自己的孩子身上你会怎么想?难道这不让人心痛吗?我听了这样的事心如刀割。我们怎么对孩子这样冷漠呢?

全体老师要以此为戒!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哇!这要是在国外,是会被起诉的。我们是教育孩子的,不是公安局的。孩子犯了错误,要爱护性地教育,而不是直接打击。打击不是教育!我们学校的口号是“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教育的方法是“正面管教”,是和善而坚定的,可这位老师这种行为中哪里有和善哪!

家长的愤怒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全部接受。家长不是和我们过不去!

也许是感觉到我的话说得有点儿重了,校长助理换了一个角度,语气也稍缓和了一点儿,发了下面两条微信:

有时候,我们一些经验不足的班主任跟家长沟通不畅,也是由于不注意言语。比如,孩子说了与事实不符的话,老师就直接对家长下结论:“你的孩子喜欢撒谎!”老师们哪,你们这样说,会刺痛家长的心。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立刻反驳你,与你对立,最后的结果对孩子的教育毫无帮助。

不要轻易下结论,正如李校说的,你不是公安局的,可以通过陈述事情经过来教育。结论大家都明白,不需要你得出。

整整20多分钟,一直是我和校长助理两个人在谈论这件事。平时说任何事情,总是有许多人跟帖,这一次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我有点儿疑惑,便给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发微信,让她注意交流群的讨论情况,这才知道,她已经在做调查,并且开始找相关老师谈话了。我焦虑的心情才舒缓了一点儿。

过了几天,我还是找涉事老师谈了一次。这是一位对工作非常负责的老师,对孩子非常有爱心,孩子也非常喜欢她。这个我都是知道的。在办公室里,这位老师非常诚恳地对我说:“校长,你的批评我都接受,今后一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一般情况下,到这一步我这个校长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思想工作就算是做成功了。但是,那天交流群里大家的沉默让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安,所以我以一种探究性的口气对这位老师说:“那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不能用这个‘偷’字?”

老师大概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看了我半晌,想了一下,然后说:“校长,你的指示我肯定无条件执行。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但是你要真问我为什么不能说这个‘偷’字,我还真想不通。因为实际上,这个孩子就是在没有经过同学同意的情况下拿走了人家的东西。”

我一下子明白了那天交流群里的沉默,还真不是偶然的。我估计,大部分老师都回答不了“对这个孩子,为什么不能说‘偷’字”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可不是小问题,这涉及学校的基本理念,其核心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观,即怎么理解学生、怎么看待学生的问题。

学校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总结,主要是对一周的工作做讲评,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为了弥补“每周总结”理论上的不足,我另设了一个“月度微论坛”,主要是围绕这个月学校发生的典型事例,从理论上阐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行事准则。那个月,我选择了这件事,并为这一期的“月度微论坛”拟了这样的题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爱情公寓第二季高清下载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