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村:原来这么多著名的教育理念,都被我们严重误读了
李振村,曾任《山东教育》杂志、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等杂志执行主编,2012年创办《当代教育家》杂志并担任总编辑,同年兼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校长,著有《教师体态语言艺术》《雕塑心灵》《新教育诗》《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等著作。
【李振村专栏】
那些被误读的教育理念
原创作者|李振村
2014年10月18日,全国新学校论坛大会上,我做了一个《“学生第一”有多难》18分钟演讲。互动环节,一位校长说:我认为学生第一也好,教师第一也罢,这些说法都不太正确。因为师生互为支撑,互为表里,相互融合,怎么能分出谁第一谁第二呢?
这位校长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也知道,他是过于机械地理解“学生第一”这个理念了。
李希贵校长提出的“学生第一”,其本意并不是像体育比赛要赛出冠军亚军、考试要测出第一名、第二名一样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的一个位次排序。它其实是用“第一”这样一个概念,形象地强调在教育生活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我意识到,当下我们对很多教育理念可能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读。
比如,前几年广泛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理念曾让很多老师气馁和惭愧,因为班级里总有一些似乎怎么也教不好的学生。后来全美最佳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在中国演讲,中国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他直接回答:我不可能教好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就是教不好!于是,一些老师又松了口气:你看,连美国教育家都有教不好的孩子,何况我们?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说错。它是用一种接近于修辞的表达方式,强调老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强调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这里最主要的是“教好”的标准问题
- 标签:黄榕写真集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