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期分娩  孕妇饮食

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拉开大幕 天府之国迎来世界多国优秀诗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九月金风满蓉城,四海群贤襄盛举。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来自全世界多国的诗人们,来到成都与四川本土的诗人齐聚一堂,将开启为期一周的诗意之旅。9月4日,随着中外诗人们陆续抵达新华宾馆,由成都市文联等单位主办,五粮液集团、《草堂》诗刊社等承办的2019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也拉开了大幕。诗歌周提供了一个“以诗会友”的平台,让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近百名中外优秀诗人们,通过诗歌,与成都这座城市,与彼此的心灵,进行连接。

  在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的基础上,成都国际诗歌周品牌活动已经积累了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每一届诗歌周都会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二届的主题是“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而今年第三届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为主线,围绕“一个需要消除壁垒的世界:用诗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在接待仪式上,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成都市文联主席、诗人梁平说,诗歌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精粹,是天地立心的情怀,是时代发展的号角,是烛照灵魂的火炬,以超越肤色和地域、超越民族和语言的独特品质,生生不息地推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天府成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片诗脉绵延的沃土上,诗坛大家灿若星河,诗歌佳作浩若烟海,成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优雅的城市气质、独到的生活美学,成为蜚声中外的诗歌之都。诗歌,已成为成都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和血脉,成为成都鲜明生动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成为成都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文化风潮。”

  梁平还提到,“今夜,我们以诗相聚,友谊长存。欢迎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充分品味成都,体会成都,感受成都花团锦簇的城市风采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感受成都诗意生活中的蜀风雅韵、中国气派和别样精彩。”

  第一现场

  英国诗人直呼:我又回到我的第二故乡!

  诗人们对成都,对诗歌,有着怎样的认知和期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报到现场,面对面采访到了中外多位诗人。

  他们都是第一次来成都“成都是个好地方”

  首先我们遇到了来自加拿大的默罕默德·纳卜汉,他笑着对记者说,“成都是个好地方。我得知,许多参会诗人,跟我一样,也是第一次来到成都。我非常希望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纳卜汉曾经是一个邮递员,因为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诗歌,从而走上写诗的道路,他深深爱上了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方式,“比起通过物质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太过平凡,我更喜欢诗歌所提供的深入交流的可能”。

  土耳其女诗人希拉勒·卡拉汗也是第一次来中国,她希望能够成都国际诗歌周能够成为中土两国在诗歌上的桥梁。“这次跟我一起来的阿塔欧尔·贝赫拉姆奥卢就是土耳其的著名诗人,我俩代表土耳其来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希望明年能够有更多的土耳其诗人到来,让成都听到更多的来自土耳其的声音。”

  美国女诗人徐贞敏是个“成都通”

  美国女诗人徐贞敏是一个“成都通”。早在1994年,她就跟朋友一起坐了三十六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成都;1995年,她跟妹妹一起,坐火车去了云南,之后又从云南到了攀枝花、峨眉山、乐山等。现在她几乎每年都来成都两三次。她曾经去拜谒过望江楼的薛涛像,在拜读杜甫的作品之后又慕名去杜甫草堂。武侯祠也来过很多次,特别喜欢武侯祠的古建筑。徐贞敏说,这些木结构建筑让她读懂了成都的历史和风韵。

  由于她爱上了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因此她从事中文现代诗的研究。今年的成都国际诗歌周,她早早抵达了现场,在接受采访时,用中文朗诵了两首她自己写的诗歌,其中一首跟成都有很大的关系。

  英国诗人、诗歌翻译家曾将四川诗人的诗作翻译到英语世界

  与众多首次访蓉的外国诗人不同的是,对英国诗人、诗歌翻译家白洁莲而言,她此行更像是“回家”。“成都可算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次很高兴有机会回到成都。”2004到2016年,白洁莲因文化交流的工作在成都生活了12年,“就在桐梓林”。

  她透露,离开成都后,她几乎“天天都在想成都。”她说,这次回来,想再吃麻婆豆腐和火锅,想再去杜甫草堂,再去金沙遗址看看古蜀文物。现在,从事诗歌翻译的白洁莲,还将中国多位当代诗人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传播到英语世界的读者群中。“四川的诗人中,我曾经翻译过梁平、桑眉等诗人,也包括很多描写成都文化的诗”。她还透露,成都诗人的诗在英语世界很受欢迎,但目前外国人了解最多的还是中国古诗,这次会议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现代诗的一个机会。

  本土诗人李永才:通过诗歌让世界了解成都

  四川诗人李永才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他说:“成都要建世界文化之都,需要有世界元素的国际化文化活动为载体,诗歌周就是很好的文化载体。通过前两次成都国际诗歌周,我接触了更多的世界诗人,了解到更多的世界文化。诗人是一个用自己独特眼光、内心感受,以文化的方式以敏锐的视角观察世界、观察日常公共生活,通过对日常公共生活的审美,结合内心的体验与审美,经过自己的思考、转化和提升,从美学、哲学甚至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人类思考生命,思考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成都是诗歌重镇,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与诗学价值和审美眼光。通过诗歌让成都走向世界,也通过世界诗人的描绘让世界了解成都的审美与文化气象并传播出去!”

  专访韩国诗人“到成都亲自实地感受智慧、诗意和大爱”

  在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邀请到的外国诗人当中,都钟焕、郭孝桓是来自韩国的著名诗人。据组委会介绍,都钟焕不仅是诗人,还曾担任过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两位韩国诗人报到后,便前往都江堰参观。

  9月4日傍晚,他们在新华宾馆大厅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虽然两人都是第一次到成都,但他们都通过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杜甫李白的诗歌,对成都、对中国文化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令人钦佩。

  封面新闻:你们刚到成都,就去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总体有什么感受?

  都钟焕:很早就知道都江堰是2500年前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工程,通过都江堰之行,对“中国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源地之一”这个说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郭孝桓:我在都江堰感受到强烈的东方精神。一般西方人面对困难都是对抗和战胜,东方人是接受并与之合一再因势利导。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把水分成两股后再分成四股,人与山与水融为一体。这种选择接受而不是对抗的态度,也正是诗歌的精神。

  封面新闻:请二位谈谈对成都以及成都诗歌的印象,不管是从典籍上读到,还是第一次到成都亲身感受的。

  都钟焕:杜甫曾在成都居住,四川是李白的故乡。在我们的印象中,成都就是诗歌的故乡。韩国人爱读《三国演义》,成都就是刘备、诸葛孔明的所在地。在我的政治生命中,遇到过绝对不能失败但还是失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想起刘备生前最后一战夷陵之战,他在这场战争之中失败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要想获胜,不仅要有赵云的勇气还要有诸葛亮的智慧。此外,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地震,我在韩国通过新闻了解到许多地震中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深有感触的我,还曾创作发表过两首诗,一首《地震》,一首《乳房》。其中《乳房》是根据江油蒋晓娟为地震婴儿哺乳的故事创作的,我认为她当时的行为,代表了全人类所有母亲的形象。综上所述,成都是一个让我感受到智慧、大爱、诗意的地方,是我一直想来没来过的地方。这次我来成都参加国际诗歌周,一个非常的心愿就是:到成都亲自实地感受这些存在。

  郭孝桓:成都还是中国现代诗歌重要发源地。中国朦胧诗群体里的不少诗人都是成都出来的。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李白和杜甫,才使得作为诗人的我们,有缘分来到成都。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曾写道:多读诗书命亦佳。

  封面新闻:两位希望通过成都国际诗歌周收获一些什么?

  都钟焕:作为一位曾经担任过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的人,我希望成都能成为中韩交流的桥头堡。作为诗人,我对成都的现代诗人,比较熟悉的有梁平先生。他曾三次访问韩国。此外,我了解的中国诗人还有舒婷、王家新以及翟永明。我在韩国读过《母亲》组诗。这次来成都,我也希望与更多的中国诗人有深入的文学交流。

  郭孝桓:我是一个韩国当代诗人。我除了写韩国题材的诗,还写过跟中国东北、长江黄河、三江源有关的诗。这次来到成都,我也非常期待,能以成都为题材写诗。比如这次去都江堰,我就非常受启发。尤其是在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地相处方面。此外,在参观都江堰时,那里的千年乌木也给了我不少灵感。我和中国云南诗人雷平阳是好朋友,他有锐利的诗歌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我想在创作前和他好好讨论一下。

  哥伦比亚诗人费尔南多夫妇:

  坐地铁逛天府之国 感受成都的热情

  9月4日下午,哥伦比亚诗人费尔南多·伦东和夫人、诗人格洛丽亚·查瓦达双双来蓉,非常热情地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表达了对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期待,尤其对成都人的友善表示赞赏。两人上午已经坐地铁去逛了一圈,感受到成都的热情与友善。

  “希望诗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中国诗人赵丽宏在推荐费尔南多·伦东的诗时曾评价:“费尔南多·伦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于1991年创办了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以惊人的耐性和魄力,将这个南美的诗歌节办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诗歌节。我去年曾应邀出席麦德林国际诗歌节,见识了它诗意飞扬的感人气氛,诗歌节邀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在各种场合吟诗交流,开幕和闭幕的朗诵会吸引了上万听众,诗歌节成为这个城市的盛大节日。”

  费尔南多曾经来过青海和自贡,在他眼中“成都是个有声望的城市,非常著名,历史非常悠久,现在因为‘一带一路’而更加引人瞩目。很高兴来到这里,也非常期待诗歌周的活动。因为可以认识很多人,大家可以在这里聚集和交流。”

  “中国诗人,我了解李白杜甫和吉狄马加”

  成都国际诗歌周,世界各国的诗人以诗歌之名欢聚,诗歌成为最通用的语言。费尔南多希望诗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他渴望和平,希望人类之间团结。谈到中国古代诗人,他说:“我了解到中国诗人杜甫曾遭受过一些苦难经历,我对他那个时代的苦难感同身受。我还知道李白的诗和酒文化。”

  对中国当代诗人,费尔南多尤其提到吉狄马加:“很多中国诗人的诗集在拉丁美洲出版,吉狄马加的三本诗集在麦德林出版。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已经举办了快三十年,有170多个国家参加过。成都国际诗歌周是个多元化的活动,我想通过参加诗歌周了解一些有关中国自然、古代历史的文化。现在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大家团结起来,让诗歌在未来有个更好的前景和地位。”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成都人非常友善”

  费尔南多的夫人格洛丽亚·查瓦达也是一位诗人,她的诗歌以人文为主。她向记者透露,今天他们已经在成都坐了地铁,深切感受到成都人的热情与友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受传统文化影响,从小就知道尊老爱幼,大家都相处得非常愉快,很团结。诗歌是人类都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参加国际诗歌周,能让人们彼此变得更亲切。”

  《诗歌月刊》主编李云:

  “中国诗歌与世界交融,四川诗人贡献巨大”

  安徽诗人、《诗歌月刊》主编李云是第一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9月4日下午,在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报到现场,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李云,他侃侃而谈。

  封面新闻:安徽也是诗歌大省,您如何看待四川成都的诗歌氛围?

  李云:成都的诗歌氛围很活跃。四川是文化大省、诗歌重镇。有好几本诗歌杂志,非常精品和高端。成都是我向往的圣地。我1996年在《星星》诗刊发表过作品,作为诗人,我对蜀文化心里是崇拜和仰视。

  封面新闻:您是《诗歌月刊》主编,能谈谈对成都诗歌杂志的感受吗?

  李云:成都的老牌诗歌杂志《星星》,近年崛起的《草堂》诗刊,都做得很好。成都之所有一批现代诗歌发展得这么好,是因为有那么一批人在为诗歌打工,为文化建设做出了努力。老一辈的有流沙河先生,现在有梁平、龚学敏,他们为四川的诗歌事业发展做出过努力,使四川诗歌的起点更高。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交融大踏步地挺进,四川诗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封面新闻:对成都国际诗歌周有什么期待?

  李云:我带着学习的心情来。看到行程安排很细,很丰富,既强调世界交融性,比如与外国诗人的文化交流,用诗歌说好成都,就是用诗歌载体弘扬成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符号,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活动也非常接地气,既有世界视野和东方文化的表达也有群众的参与,这是其他诗歌节没有的。我还希望多听听国外诗人的发言,了解诗歌新的动向。此外我还期待向成都的诗歌杂志同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闫雯雯 实习生 张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