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编传承人:90后的非遗新生 把道明竹编融入生命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子,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
12月6日下午2点30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四川文化传播公司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伊斯坦布尔马勒泰佩区政府特别支持的“中土非遗文化交流会”在伊斯坦布尔MaltepePark购物中心隆重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传承人、90后杨隆梅,身着旗袍古韵悠悠,手指在细细的竹蔑间上下翻飞,不一会就编出一个精美的戒指。伊斯坦布尔妇女围在杨隆梅的展台前,排队等待一个个“卡地亚”同款的诞生。
这已经是杨隆梅第N次代表道明竹编走出国门。她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虽然有时候看同龄人过得精彩非常、风生水起,但想想自己,每次能代表非遗传承人、代表道明竹编出席这些活动,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就充满成就感。”
·使命·
家中变故她把道明竹编融入生命
杨隆梅很娇小,宣传海报上的她像极了古画中的娴静淑女。见到她却发现并没有想像中文静,反倒有点“女汉子”的小彪悍,说话如竹筒倒豆子。杨隆梅直言:“我也有安静地编竹编的时候,但我更多的是要去联系业务、洽谈合作,带领小伙伴们发展道明竹编。”其间,她电话、微信、电话会议不断,嗓子都哑了,还在与甲方频繁沟通合同细节。她也承认: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一直承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压力。为了道明竹编,自己只有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生于四川崇州竹编世家的杨隆梅是个90后,从小对竹编耳濡目染,和竹编事业建立了深厚的情感。2011年,她放弃了民航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做起了竹编,并下定决心要为家乡的竹编产业带来变革。
“家中的竹编事业到我这里是第三代了,我从小就在竹子堆里长大,如果我对竹编感兴趣,我早就从事这个行业了,不会在考大学的时候选一个和艺术、美术毫不相干的专业。”是命运,把她一次次推到道明竹编面前。
2008年,作为家中事业创始人的爷爷去世,家里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因为父母只擅于工艺,并不懂营销,看到父母焦灼的样子,杨隆梅毅然辞职回家帮父母打理竹编事业。稍微步入正轨后,她还“出走”过一次,去一家房产公司任营销总监,收入不菲。
2013年,意外又一次降临,家中的工厂失火了,杨家编了三代的竹编制品被烧成焦炭。成品、半成品,甚至是刚开好的竹篾,所有的竹编产品全部付之一炬。“如果我再不回去帮他们,我们家的竹编事业可能就真的垮了。”杨隆梅再次回归,这一次,她再也不曾离开,她和道明竹编已经变得难以割舍。
杨隆梅也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感受:“就好像命运把我推向道明竹编,让我有了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
·创新·
一个梦想把竹编事业变成百年老店
崇州道明镇,以其代代相传的竹编文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在大家的印象中,从事竹编这种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大多是年纪较大的手艺人,年轻人鲜有涉足。
杨隆梅返乡创业,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归来,他们在努力让道明竹编焕发新生。
传统印象中,竹编产品无非是蛐蛐笼、簸箕、竹篓之类的,杨隆梅的加入,给道明竹编带来了新的经营观念,她没有一直停留在老一辈的思维模式上,而是不断在突破。
杨隆梅首先把制作工艺简化,实现可组装、规模化及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删去了传统工艺的精细,实现了道明竹编现代产业化、工厂化的第一步。然后,在产品类型上也不再拘泥于保守的常规类型。在道明的工厂展厅里,镂空的竹灯,富有设计感的竹椅、竹凳,多层的竹制摆架、瓷胎竹编器具等上千种竹编制品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竹编竹艺制品明显更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和审美。这正是杨隆梅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成果。她以年轻人的思维和活力,为传统竹编注入了新的审美元素,把竹编与家具、建筑、室内设计相融合,发展定制产品,其环保又风雅的内涵受到热捧。
在伊斯坦布尔现场,杨隆梅的竹编耳环,被时髦的女孩们争相试戴。她随身携带的一款竹编手提袋,让观者惊叹,不逊于任何国际大牌,这种纯手工的竹编包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杨隆梅有个梦想,把家中的竹编事业变成百年老店,她一直在努力。她不断学习、交流、创新。
2017年上海设计周,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章莉莉携手杨隆梅和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何红兵共同完成了一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竹编万花筒,惊艳整个设计周。这是由150片蕾丝般的手工竹编和50片彩色透片构成的绚烂竹编世界,集合中国12种经典竹编纹样,每个单体模块也是家居空间中的装饰画。
杨隆梅说:“其实竹子的韧性强,又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家装上是最合适不过的。目前道明竹编已经运用到企业装修上,家装市场太大了,我更希望道明竹编有朝一日能进军家装市场。”
“隆梅小姐姐现场罐装的伊斯坦布尔新鲜空气,60TL,人民币不需要888,只需要88。”在土耳其下榻酒店房间里一瓶售卖的空气吸引了杨隆梅的注意,告别伊斯坦布尔时,她发朋友圈:“简直太好耍了,二天我就回去销售竹艺村的空气加上我的竹编。”
或许,对她而言,又是一个新的灵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吴德玉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