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也是一道民生考题
从7月7日开始,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持续热浪袭击。10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预计未来3天,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部、新疆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11日起至19日,预计北方高温范围将持续扩大。(7月11日央广网)
高温天气持续,令人叫苦不迭,有关防暑降温的话题也持续升温。事实上,2012年7月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已对高温补贴、工作时长、工伤认定、降温措施等核心内容,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强化了执行力与责任追究,以此杜绝高温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最大的关怀和尊重,又可以检测地方关注民生温度的。
针对最近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督落实管理办法,采取积极措施为市民防暑降温,尤其是很多室外岗位,譬如建筑工人、交通、环卫工人等,长期在高温下从事高强度劳动,高温补贴等权益必须及时跟上。甚至随着高温天气持续,高温补贴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标准适当调高。
真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劳动者拥有的其他高温权益同样不容忽视。比如,用人单位要充分考虑天气对员工工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需工露天工作的行业来说,一定要从具体的工作流程编排、工作细则实施等方面尽量多为员工考虑,调整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温作业,在员工不被高温所伤的前提下,工作生产环节和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当然,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不能指望用人单位自觉,关键是劳动保障部门要负起监管职责。同时,也不必把落实成本让企业一力承担,可以通过减税、减费等综合优惠政策措施,创造条件、助力企业不折不扣落实高温津贴发放。
除此之外,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高温权益不仅是劳动者的权益,也是所有的权益,公共服务也要尽可能为百姓避暑降温创造条件。比如,在无法使公交车都变成空调车的情况下,在车上多装几台电风扇、放几桶冰块;餐馆饭店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把空调打开;商场超市除了供应冷气外,再添置一些可以坐下来休息的设施;有条件的城市也可以将防空洞,变成市民的免费纳凉点。尤其值得提醒的是,农村的防暑降温同样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应指导农民做好高温下的防护,及时向农民消暑知识、保健常识,增强他们的意识和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