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和手表,古代人怎么过精准的一天?
编者按:
1272年二月,忽必烈改金中都为大都,建立了元朝的首都“元大都”。
当年元大都的城市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城的基本格局。如果说,今天的北京还留有元大都的痕迹,那么一条穿过城市南北的中轴线,就是元大都在几百年后的延续和传承……
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北京现在的中轴线,依然沿用了元大都时的中轴线,在北京城后700余年的建筑格局上,这条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致敬北京中轴线》系列稿件将走近北京城市中轴线,探寻这条“线”上的建筑和文化之美。
怦然心动的钟鼓楼啊,日积月累地撞击着元明清三代北京城里帝王将相及平民百姓的集体记忆。
——刘心武《钟鼓楼》
几百年前,一个普通夜晚。
19点,鼓声响起的时候代表着“暮起”,夜的计时开始了。晨起,是早上七点撞钟报时;暮起,也就是晚上十九点击鼓报时。
从元大都城建立的那天起,“撞击”就发生在彼时京城的每一天。
撞钟,击鼓……古老的钟声和鼓声精准地计量着时间,将京城百姓的一天,划分成一段一段……在古代,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都极其有规律,古代的黑夜分为五更,每一更为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小时。
古人的时间是十二时辰制,这种时间制度从西周时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十二时辰”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九点,钟鼓楼的鼓声敲响“定更”后,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关闭,城区的一千多个栅栏也随之闭合,全程宵禁。宵禁时期,大清律法严格规定,无事不能随便上街走动。巡逻的、打更的,就是夜晚皇城的护卫,负责安全、提醒百姓时间,如果有大事发生,诸如着火、抢劫之类,就当个跑腿的,往来通知官府。
“定更”之后的每两个小时作为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代表一个更次,到次日早晨5点止。除了更夫,九门提督衙门的巡更人也出来巡街。同时,前门外大街的几条重要街巷,如“珠宝市”、“大栅栏”,关闭了栅栏,由自己的“商团”团丁巡更,把守栅栏。
更夫的口号,科学严谨,提醒、警示意义深重,其中一条尤为重要,从古到今,意义犹在:“(3点到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而文武百官,则是“三鼓起,四鼓候于朝门之外,五鼓时,午门大开,鱼贯入朝奏事”。
朝霞初现,这座城又开始焕发生机,一百零八下的钟声,预示早晨的到来和一天劳作的开始,鼓楼报时暂告结束。
然而,随着元朝的覆灭,钟鼓楼的鼎盛喧嚣也慢慢褪去。鼓楼钟楼,这对难兄难弟,在此后也开启了跌宕起伏的命运。
钟鼓楼,是元、明、清三朝古都的报时中心,它们经历了火烧、战争、自然灾害,见证着王朝的兴衰。
元大都时期的钟鼓楼经历了几次火灾。在明永乐十八年,重建后的钟鼓楼终于确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却再次遭遇大火。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起火,进行了第三次重修。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钟鼓楼文物遭破坏,鼓楼甚至一度易名“明耻楼”,现在鼓楼仍保存着破损的大鼓,人们看到的25面鼓则是在2001年仿制的新鼓。
钟鼓楼,曾是百姓热闹生活的开始,也是皇室大门紧闭的终点。
经历了各朝各代的修建、修缮,虽然钟楼鼓楼质感、颜色与最初相比大有不同,但两座建筑矗立在这里,仍然是十分和谐的一对儿。“鼓楼像一个穿红袍、戴红帽、矮胖身材的贵族,钟楼像是一个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一灰一红,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如钟一如鼓,非常形象。
在建筑大师梁思成的眼中,钟鼓楼有一种独特的美感,“鼓楼是一个横放的形体,上部是木构楼屋,下部是雄厚的砖筑……钟楼的上部是发券砖筑,比较呈现沉重,所以下面用更高厚的台,高高耸起……它们一横一直,互相衬托出对方的优点,配合得恰到好处。”
如今的钟楼,下半部分为四方结构的台座,建筑材质主要用到的是灰砖,台座的四面各开辟了一个拱门。而鼓楼的台座是朱红色,与紫禁城的红墙是同一种颜色,相比钟楼显得更加精致和华丽。
或许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大肚能容”,放得下钟楼的大钟和鼓楼的大鼓。
元大都时的钟鼓楼,就坐落在整个都城的中心位置,鼓楼在前,钟楼在后,提供着全城的报时。
《古都北京中轴线》中有写到:“钟鼓楼是地上人们了解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地方,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天十二个时辰的运行,都是击鼓鸣钟来加以显示。”
但除了报时,钟鼓楼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钟鼓楼是礼制中的重要建筑,礼仪、祭祀等等重要的时刻,都有钟鼓声的见证,比如皇帝举行大朝仪、皇太子亲王朝仪、亲王公主婚礼等重要的活动,一定会有钟鼓楼击鼓敲钟这个程序。
除此之外,这座“有报时功能”的建筑,还是元大都商业的中心,串联起整个大都城最无与伦比的繁华。据《析津志辑佚》记载,在元大都的钟鼓楼附近,商市繁荣,分布着歌台酒馆,针铺,米面市、鹅鸭市、缎子市、珠宝市及铁器市等等。
《北京历史地图集》中《元大都城平面复原图》(图1)
所以,当年的大探险家马可波罗,刚来到元大都就被这热闹的商业景象惊艳了,他曾在游记中这样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地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因为钟鼓楼靠近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商船货运都在这里停靠,所以这附近就形成了元大都时期最大的集市,而元大都,无可厚非成为世界上最繁盛、热闹的都市之一。
钟鼓楼的鼓声与钟声代表着时间的存在,指导着百姓的生活,这种方式延续了元明清三个朝代。
终于在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从此彻底失去了报时功能。
晨钟暮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时间相关的词语总是带着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一明一灭间,历史的岁月长河里时间倏忽间便流过了。
今天,当钟鼓楼的声音再次响起时,世界却早已改变了当初的模样。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