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物流:“伪刚需”与“真爆点”
即时物流“分钟级配送”的愿景,离现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多远?
文:本刊记者 史亚娟 责任编辑:李靖
本期“管理百家”特约观察家:葛甲(互联网分析师)
“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困扰物流行业多年的难题,尤其当前端调度、仓储、运输、分拣等环节的效率,通过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提升,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快递末端配送的痛点就更加明显。
适逢“双11”“双12”各快递公司比拼电商物流实力的关键时刻,顺丰宣布旗下同城业务独立运营,全面布局“即时物流市场”,更持续深耕本地生活圈服务。
只是,即时物流这个外界眼中极具爆发性的朝阳产业,真能缓解如春运般繁忙的“购物季”吗?相比于传统物流,即时物流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分钟级配送”的愿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多远?
带着疑问,本期“管理百家”专访了互联网分析师葛甲。以下是葛甲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论述。
1
即时物流中的很多消费场景,都是“伪刚需”
顺丰“双11”前夕高调推出同城急送业务,表面看是想与顺丰常规业务形成配合,但实际上是想借“双11”开始的购物季,为同城急送业务造势。
但“双11”订单很少要求在两个小时之内送达。物流是一个需求导向型的行业,有即时送达需求的消费者并不占多数。同时,即时物流的成本很高,实际用途可以看成传统电商快递业务的有益补充,主要做特定用途商品的传递和运输。比如:生鲜品类。
因为从理论上看,保质期短、损耗大的生鲜产品,对配送环节的要求极高,配送时效和配送服务品质,都是生鲜供应商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但是,生鲜即时物流到底是不是一个刚需,目前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判断即时物流的市场前景,终究要落在人们的需求上。
比如:线上订一个1000元左右的龙虾,再享受一两小时送到家的极速达服务,有这种需求的用户究竟有多少呢?相信大多数只是追风而已,等这阵风吹过去了,这种需求量势必就会锐减。
如果第三方快递公司,单单为了满足这些突发奇想的需求而建立基础设施、配备专业运力,那一定是会赔本的。
坦白讲,即时物流中出现的很多消费场景,都是伪刚需。
最典型就是商超即时物流。商超即时物流也叫作本地化即时物流,但商家和消费者真的需要这种第三方物流服务吗?这原本是可以用更低成本来做的。比如:物美在三公里范围内提供一定时间内的免费配送。不一定非要第三方快递公司来做,商家自配送,不仅成本更低,服务质量也更好把控。
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还要看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人,对时间效率的关注,到底有没有那么迫切。
现实情况是:很多生活用品根本用不着送那么快。你炖肉时发现没有酱油,会线上下单等即时物流给你送到家吗?肯定不会。去门口小卖部买都比这个快。又或者,你会为了一袋20元的土豆,上午下单、下午送到吗?没有意义。快递公司也不会做效率产出这么低的事。
而且,商超即时物流到底能不能做,也不取决于快递公司,而取决于本地生活圈中的这些商家,比如:物美、华联超市等。这些零售商是不会轻易把流量开放给第三方快递公司的。
2
C端跑腿业务,应是即时物流的最大增量市场
即时物流既然可以送生鲜、送护照、送合同,那将来一样可以切入很多生活场景,全面进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前提是看这个生活场景是否牢靠,即时物流要满足的需求到底是不是一个刚需。
C端个人跑腿业务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刚需市场,像送文件、送护照、送钥匙,这些都属于个人跑腿业务。但生鲜的即时物流需求就不一定是刚需了,你会急切地两个小时内必须吃到一只昂贵龙虾吗?多数不会。但当你要出国时,发现护照没带,短时间内拿不到却是“要命”的。此时用即时物流把护照及时送到机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情况,也是机场高频出现的场景。
未来两三年内,C端个人跑腿业务将迎来一个爆发期。由于它属于定制化的细分服务,快递员除了做一些日常跑腿业务外,有时还需要做一些其他配送,他们会越来越像“美团骑士”,但“送快递”这个基本职责是不会改变的。
快递之所以出现向本地生活服务靠拢的趋势,说到底还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是一旦这个市场需求出现了纠偏、出现了变化,那物流行业还是要稳守本分。
或许美团骑士在送外卖的过程中,偶尔能在用户家里帮忙炒个菜,临走时帮着代扔一下垃圾,甚至帮着干点粗活、重活,但他们的本职还是送外卖。以上只是美团偏离了本职之外的给予客户的一些附加服务。对企业而言,往往带有一定的营销成分,是想传达“有困难,找美团骑士”的良好企业形象。
3
快递运输效率的提升,取决于人,而不是机器
相比普通快递,即时物流的互联网属性更强。即时物流包括大量数据交换、数据传输,都必须通过网络才能进行。普通快递打个电话就能做到的事,即时物流却做不到。
但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应用到物流的实际投放中去。也就是说,物流企业用AI去盯单、去匹配,去调度分配,都属于软件层面的应用,充其量是将企业的配送速度提升几分钟而已。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并不会因此而感受到太多明显的变化。
事实上,用网络化手段提升即时物流业务的效率,整个行业都在做,而且已经接近一个临界点了。线下配送的“人效”,才是决定配送效率的关键所在。所谓“人效”,就是你的快递员手快不快,腿勤不勤。如果“人效”低下,你再怎么借助新技术手段,能提升的效率都是微乎其微的。
举个例子,从A点到B点,开车需要多长时间、骑电动车需要多长时间?上楼敲门把货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取决于快递员的运输效率,而不是通过线上精准匹配就能实现的。
相比之下,系统后端从用户下单到商家接单,再到安排由谁送、怎么送,最后到什么时候开始送,这些都是很好搞定的,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匹配。
由此看来,快递企业主要业务的实现,在于运输过程,而非线上。快递运输效率的提升,取决于人,而不是机器。
来源:中外管理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