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究竟由谁决定?远不止“X生女Y生男”那么简单
然而诡异的是,只要一讨论到后代性别的决定因素时,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那根“肋骨”。
直到20世纪,科学家发现性别由男性性染色体决定的机制,才稍微卸掉了女性肩上的包袱。
这样就产生了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精子),每种中含有原来同源染色体的一半,要么是X要么是Y。
所以只要上过高中的都清楚,“生不出男孩都是女人肚子不争气”的说法,从来都是无稽之谈。
但换个角度斟酌,“精子性染色体X为女,Y为男”,并不代表着“男性决定了婴儿的性别”。
想要生男孩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创造有利于Y精子的,以增加Y精子受精的几率。
而为了让自己变成“碱性体质”,不少女性还会在备孕期间猛喝柠檬水、苏打水、热干面等碱性食物。
所以用碱性溶液冲洗,不但不能为胎儿逆天改命,还有可能让自己患上炎。
有研究员曾用酸性和碱性两种溶液对人类精子是又洗又泡,但是结果还是没有发现X精子和Y精子活力的明显区别。
而且经不同酸碱度溶液处理的兔子精子,在人工授精后,出生的兔子在性别上也没有显著变化。
我们常把生男生女认为是在掷硬币,正反两面都各占一半机率出现,是个概率问题。
虽然这个比例大约等于一比一,但男孩的出生率总是要比女性要高那么点,处于一种不严格对等的状态。
一般认为男女性别比例超过108:100以上,或低于102:100为该地区有针对性别的胎儿选择,如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等。
虽然106:100偏差已经不小,但在生活中,男婴多于女婴其实又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男性自身的问题就不少,如免疫系统脆弱、胆固醇水平高、心脏问题多、癌症高发等。
例如截至2006年,美国成年非老年男性在凶杀案中被的可能性,就是女性的3到6倍。
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较高水平的睾酮,确实与孕妇流产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性。
事实上,研究也证明了接触内分泌系统的物质,如有毒人造污染物等,就会导致女性的出生率增加。
美国麻省剑桥Fresh Pond研究院的生物学家Steven Orzack与同行们,就专门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
他们收集了妇幼医疗机构的14万份胚胎信息和接近90万份羊膜腔穿刺检查样本,以及3000万份堕胎、流产和活产的记录。
而根据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分析,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在怀孕的第一周,男性胚胎的死亡数量更多。
所以之前不少人认为的,能够通过“养尊处优”来增加怀男胎概率,可能就要破碎了。
或许压力等因素,只能在大尺度上筛选男女胎,从而造成男女性别比的偏差。
例如在备孕期间随意改变血压、饮食或打破激素平衡等,都让孕妇和胎儿承担着极大的健康风险。
特别是在中国,服用“转胎药”“生子方”死亡或致畸的案例,大家也都已见惯不怪了。
这些,常打着中药的名号实际却是大剂量激素,无论是孕前还是孕中都绝对使不得。
如果“转胎药”中含有大量的雄激素,则会导致女婴男性化或者女性假两性畸形。
可能确实会有许多因素能影响孩子的性别,只是这众多因素实在太错综交杂,难分难解了。
只是无论强调了多少遍,“性别歧视”的思想不根除,就必然会有人上当。
Steven Hecht Orzack.The human ratio from conception to birth.PNAS.201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