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前准备  生男生女

傅国涌:什么是好的教育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傅国涌:什么是好的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傅国涌专栏】

什么是好的教育

原创作者|傅国涌

小含妈妈,你好!

你问我什么是好的教育,有许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上个月我独自去了一趟日本,日本最吸引我的是两个人:一位是东山魁夷,一位是福泽谕吉。

东山魁夷是一位20世纪的画家。我少年时读到东山魁夷的散文《一片树叶》,深深地喜欢上他,读了他的不少散文,那时候我其实没有见过他的画;福泽谕吉是19世纪的教育家、思想家,就是日本最大面值的纸币一万日元上印着头像的那位,出发时,我还特意带上了一本他的小册子《劝学篇》,在旅途中重读。

此书第一篇的开头有一句话:“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教育是为人类预备的,也即是为“人中之人”的身心发展而预备的,首先就是为了养成人们的独立精神。他创办的那个小小的庆应义塾,而今已发展成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庆应义塾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

我到了早稻田大学,校门外的石头上刻着创始人大隈重信手定的三大教育宗旨,首先就是学问独立。没有学问独立,当然发展不出独立精神。独立,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就是要将一个童稚、蒙昧状态的人,养成一个独立而有认识美、善、真能力的人,当然也是能享受这一切的人。

早稻田大学

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不是为了谋求职业而存在的,而是寻求人之为人的价值,是有限的人在有限的时间中求问无限价值的管道。通过教育,让人更有可能超越自身的生物性限制,从而获得对人和人所在的这个世界更确切和实在的理解。若不是如此,教育存在的意义也就十分有限。基于此,教育的目的始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建造价值。

教育的过程是缓缓展开的,如同一棵树一般。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当教育被狭隘化,变成知识碎片的游戏,教育的本质就被忽略了。

我记得我的儿子上小学时,有些语文练习题的难度很大,不像是语文,倒像是脑筋急转弯,比如:“最长的一天”,答案是“度日如年”,如果回答“日久天长”之类都是错的;“最高的地方”,答案是“至高无上”,如果回答“高不可攀”之类,也都错了……我当时曾写了一篇评论《语文不是脑筋急转弯》,登在《南方周末》上。

碎片化的知识训练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往往不重启发、熏陶,不呵护天真和童趣,久而久之,一个孩子的想象之门就会被关闭。从课文来看,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课文也少,老师是这样被铸造出来的,常常也只能用相同的方式来对付他的学生。而一个好的老师,不是要扼杀一个孩子的想象力,而是想方设法打开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课文、课堂和课外的嬉戏中,处处都找到新的可能性,在与世界万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地拓展他们的想象力,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失去了想象力,人类文明就停滞了。

自古以来,历史向我们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大凡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是想象力没有被抹杀的人,不仅诗人需要想象力,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人都需要想象力。

好的教育,不仅要激发人的想象力,还要启发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过这番话:

蒋梦麟(1886-1964)

“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求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几何时,理想、希望、意志这些词已离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了。我们的教育中强调的总是作业、考试、成绩,做不完的作业,令人保持高度紧张状态的考试排名,给人的引导就是唯有考分是决定一切的。教育变成了一个竞技场,一个与战场一样随时论胜负的地方。随时都像是临战状态带来的焦虑弥漫在广大家长当中,成为一种时代性的焦虑。

你的孩子只有六岁,你就已为孩子未来的教育陷入了焦虑当中。在这种普遍性的焦虑中,一方面大家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按其天性去发展他自己,有快乐的童年、少年时光,但另一方面见到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又生怕落后,巴不得把孩子的所有课余时间都填满,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或强化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部分。这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孩子的肉体、也就是占有其时间为代价的,而全然没有顾及他心灵的需要。

我想起一个社会学家说的话,文明是闲出来的。闲暇的时光,就是留白,就是给足自由呼吸的空间。如同中国画强调留白一样,教育是需要留白的,或者说好的教育就是留白的教育。留白,让人可以有时间、有机会去想象、去思考,理想、希望也慢慢培育起来了。

徐志摩(1897-1931)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他曾用一个“闲”字来形容,读了不少闲书,说了不少闲话,夕阳下的金柳,河水中的云影,最后激发了他的灵感。同样的夕阳、云影、草坪、河水,也陶冶过牛顿、达尔文这些人。我特别喜欢一个说法,留白中的空白,即使是一片无意义的空白也是好的,而不要像油画一样,填满整个画面,密不透风。

教育不是要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来提高孩子成绩,相反,是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去阅读,去亲近自然,去玩耍,甚至什么都不做,让他的身心(或者说肉体和灵魂)有一些放松的时光,让他独立地找到方向。

昨天晚上,我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以升学为目标,一路从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杀上来,直到获得博士学位,最终他失去了方向感,因为过去一直在既定的轨道上努力,目标清晰,等到轨道到头,需要他自己确定往哪里去的时候,他几乎已丧失了这种能力,变得无所适从。

十多年前,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曾经对新生做过一次调查,随机抽取了294名新生,调查结果显示:

27%的学生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任何短期或长期的打算;

51%的学生有短期的打算,集中在学习、打工、社会实践这些方面;

39%的学生有较为长期的打算,集中在读研、出国和就业这几方面。

负责这项调查的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说:“不少新生把高考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以为进了大学后就可以停止人生的追求,从而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试问,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少孩子将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等到这一步完成,他们就彻底松了一口气,什么也不想做了。这到底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失败?

美国哲学家威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影子qq免费资源分享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