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不只是旁观者 更是参与者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7月13日,袅袅昆曲从天津一处雅致的苏式园林里传来,让人恍惚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唱腔优美,流传甚广。如果说2001年昆曲成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和探究这门古老的艺术,那么,2004年,由白先勇改编、创排的青春版《牡丹亭》,则为昆曲走进现代人生活打开了新局面。
为迎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津演出,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借助线下品牌活动“方寸·艺享会”特别策划了一系列昆曲推广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近《牡丹亭》,共同感受昆曲的独特魅力。
在广州购书中心天津店,来自苏州昆剧院的两位青年演员徐佳雯、唐晓成向市民展示了幕后化装的全过程,天津评剧院青年演员齐梓路与专业戏曲推广人杨蕾共同向市民讲解昆曲扮相的相关知识,现场示范的梳大头、贴片子和油彩上妆等环节,引得书店内众多读者驻足围观。特别是随后的昆曲常识答题环节,许多小朋友的积极参与让人感到昆曲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位于天津梅江的格调平园艺术空间是一处集文化集会、戏曲沙龙于一体的会客厅,一进门,记者就看到青春版《牡丹亭》剧组专程从苏州带来的昆曲演出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两件戏服分别出自《寻梦》和《拾画叫画》。“以前在剧场里只看到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员,却看不到这些服装的细节,如今,近距离欣赏瑰丽鲜艳、工艺精湛的传统苏绣戏服,真是大饱眼福。”现场观众告诉记者。
随着“杜丽娘”和“柳梦梅”信步于静谧优雅的苏氏园林,移步换景间,观众随着两位梦中人穿越古今,360度全方位感受昆曲之美。
扮演“杜丽娘”的年轻演员徐佳雯演出过多个版本的《牡丹亭》,也曾在苏州虎丘参加过类似的沉浸式表演。在她看来,这种方式能够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年轻观众对这样的形式产生了兴趣,更能吸引他们走进剧场。”她说。
在许多慕名而来的观众眼中,青春版《牡丹亭》从舞美场景到演员的行头,恰如一场400余年萦绕不绝的情梦。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大一学生只倩楠在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的公众号上看到这次活动便赶紧报了名,喜欢京剧的她渐渐被昆曲的优美唱腔吸引,乃至对《牡丹亭》整本曲牌烂熟于心。“我之前也看过其它版本的《牡丹亭》,青春版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服装和舞美,每个细节都极尽华美精致,演出的各个环节都非常讲究。”她说。
近年来,天津市民体验到许多新颖别致的戏曲戏剧线下活动,如大悦城5号车库的戏曲快闪、京剧大武生的十八般武艺、话剧《海河人家》幕后解密、话剧《蒋公的面子》编剧见面会、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导赏会等。“方寸·戏说”“方寸·艺享会”“方寸·会客厅”“方寸·直播”等方寸系列活动是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自2018年推出的,结合线上线下资源,一方面以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呈现名家专访和剧组探班;同时,线下导赏、艺术分享会也让观众与演员有了面对面互动的机会。
“这个戏为什么好看?哪里好看?正是‘方寸’系列活动要给出的答案。我们通过名家对谈深入剖析剧目,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目的幕后故事,从而让观众不仅看好戏,更能懂好戏。”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方寸系列活动的发展得益于天津市文化惠民卡的发行。“依托天津文惠卡,天津市的文化市场越发繁荣,老百姓对于文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百姓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享受文化生活。”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演艺票务分公司副总经理任博说。
作为一名“90后”专业戏曲推广人,杨蕾更了解年轻人欣赏艺术的角度和需求,能够将比较理论化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我在策划相关活动、撰写剧评稿件的时候,常常在想:如何既让零基础的人能看懂,也让有一定基础的观众‘解渴’,把戏曲之美具体地挖掘和呈现出来,让观众身心都能够为之所动。”杨蕾说。
也正如杨蕾所说,越来越多样的戏曲普及方式,可以让艺术真正生长在观众身边,“观众不只是艺术的旁观者,更是深度参与者。”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