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助力地方打好蓝天保卫战
环境监测工作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有着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高的特殊省情,改善环境,监测先行。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镇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着眼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控水平,着力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新体系,着重抓队伍建设练精兵,全方位服务地方大气环境治理,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持续描绘城市生态底色,擦亮城市“生态名片”。
建立会商制度 精准发布信息
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监测为基。依托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和大气自动监测数据,江苏省镇江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镇江环境监测中心)从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入手,积极主动作为,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作模式试点,全面推出了空气质量会商制度,同步建立了信息发布机制,为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创造前提条件。
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南京大学合作搭建了多模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率先建成了镇江市大气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提高了监测预警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同时,中心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沟通会商、信息共享、对外发布和科研合作等工作,不断提高镇江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为提高空气质量的预测预判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科学先进的监测网络和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镇江市搭建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对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精细化预报和未来7天空气污染潜势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及重污染天气预警准确率稳步提高。
据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邱坚介绍,截至12月8日,平台共报送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42期,发布微博342期,发送短信2000余条、重污染预警快报26期。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已经达到76.8%,重污染天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中心还通过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新浪微博等多个渠道,权威发布空气质量和重污染天气研判信息,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和各有关方面的环境数据信息需求。
通过上述系列措施,基本能够精确把握每次重污染天的实时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做到提早预报、及时预警、全程追踪和科学评估,实现了全市大气预警的精准化,大气治理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配合蓝天行动 创新监测手段
启动灰霾监测试点,开展成因分析研究;实施臭氧污染调查,开展控制对策研究;向污染宣战,开展“江河碧空”行动……镇江环境监测中心积极配合各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主动创新监测防控手段,全面为地方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服务,确保一次次蓝天保卫战役打得赢、打得出彩。
自2012年起,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启动全市灰霾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在大港新区办事处国控空气站初期配置了一批灰霾特征指标监测设备,包括在线挥发性有机物测试仪、能见度测试仪、超细颗粒物(PM1.0)仪、大气浊度仪、黑炭监测仪、粒径仪等,通过多组分的在线实时监测结果及时摸清灰霾天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状况,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自动监测水平,镇江环境监测中心近两年新增了激光雷达和在线阴阳离子分析设备,丰富了对大部分灰霾监测指标的监测能力和技术手段。其中的气溶胶颗粒物激光雷达立体监测设备,对重点地区垂直和水平的监测半径能够达到5公里以上,并且对区域污染源排放精细定位,同时还可以利用可视镜头进行污染追踪,起到了有效判断污染影响范围及扩散程度的作用。仪器设备运行一直保持稳定,共计获取有效监测数据400万个。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镇江环境监测中心还建立和完善了霾污染评价、预警等机制,申报了多项科技研究课题项目,如《镇江市大气复合污染机理和灰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镇江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镇江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等,先后形成了颗粒物来源解析、城市灰霾天气观测、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多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监测科研课题成果,为全市霾监测预警提供了前沿技术和智力支持。
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日渐受到社会关注,如何对其有效控制成为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自今年4月1日起,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监测采取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以镇江新区环境监测站点位(灰霾监测站)为自动监测点,24小时采样,每小时出具1组监测数据;此外,在4个空气质量国控点位手工监测,每6天手工采样一次。监测项目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卤代烃等70种物质。由此,中心率先形成了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分析能力,使镇江成为江苏省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样品分析的城市之一,分析能力走在了全省13个地级市的前列。
此外,镇江环境监测中心还编制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方案,按照监测方案,加强对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数据的研判分析,为当地提供各类服务性专项报告。其中,中心编制的《镇江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分析报告》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好评。
今年以来,江苏省大气环境治理形势异常严峻,内河船舶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一个重要因素。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启动全市“江河碧空”专项监测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助力镇江做好整治进度安排,全面推进境内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减少了船舶污染物排放,加大了港口码头扬尘管控力度。在8月底前,中心完成了镇江航道沿线典型港口码头空气质量、扬尘、储罐VOCs排放等多项监测,统一形成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专项技术分析报告,为航道沿线空气污染状况及治理成果评价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数据。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今年截至12月18日,镇江市PM2.5年均浓度为4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4%,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优良天数占比69.3%,排名全省第九。
打造尖兵团队 夯实铁军基础
随着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对灰霾监测和PM2.5监测日益重视,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刘晔带领技术人员积极投身新领域,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霜雪雨,他们常常全天候奔走于大街小巷、工厂企业、田间地头的各处点位,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测。大气室也因此被中共镇江市委组织部授予“市级党员示范岗”,刘晔被评为江苏“忠实环保卫士”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镇江监测中心,像刘晔这样的“尖兵”还有很多,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能征善战、敢于担当的“80后”。每天,他们用监测数据记录着城市环境的“颜值”,用青春、激情和汗水,守护一方“蓝天、碧水、净土”。
自省以下监测垂改完成后,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工作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心积极克服存在的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组织现有技术力量从内部挖潜,自我加压提高,全力做好镇江市的区域空气自动监测工作。
在地方政府尚未组建完善空气自动监测运维队伍的情况下,镇江环境监测中心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镇江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提供日常服务。指导完成了“十四五”国控站点选点工作,编制了相应的报告,撰写了《镇江市乡镇考核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还精心指导辖市、区监测站开展国控和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设备升级改造工作。在过渡阶段,中心主动承担现有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点运维及管理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推动实验室基础能力建设之外,镇江环境监测中心还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在全省范围率先形成挥发性有机物分析项目的分析能力,并打造一支相应的“尖兵团”。
2018年元旦刚过,镇江环境监测中心仪器分析室从相关渠道得知国家启动对环境空气中臭氧前体物开展相关监测工作。中心仪器分析室在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主动出击、预先调研,研究方法、储备技术,在气质联用仪上加装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Deans Switch分流系统,首先完成了硬件改造。
仪器分析室主任董铮带领由1名博士、3名硕士组成的分析团队,开发分析方法。仅3个多月后,团队率先具备了独立分析57种PAMS臭氧前体物和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能力,并且在第一时间开始承接70种VOCs的分析任务,成为江苏省当年仅有的能够独立承担此项任务的驻市监测中心。
今年5月,国家下达了24小时非甲烷总烃的监测任务,面对没有成熟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仪器设备不具备监测条件等困难,中心仪器分析室独立开展设备改造可行性研究,积极与非甲烷总烃自动进样器生产厂家合作,创新地提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方案。仅仅20天,这个团队就完成了非甲烷总烃自动进样器改造、24小时非甲烷总烃苏玛罐采样双FID分析系统调试和方法确认,在全省率先形成了24小时非甲烷总烃分析能力。
8月~9月,按照《全省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加密监测工作方案》,镇江环境监测中心分别在外围、城区、化工园区设置了3个监测点位,每天对57种PAMS物质进行监测分析,同时承接了泰州环境监测中心每天3个样品的分析任务。由于样品量大,中心分析人员取消周末休息,在仪器分析室加班加点51天,确保了分析数据按时按质上报,为全省蓝天保卫战当了“幕后英雄”。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