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前准备  遗传优生

中国科学实验项目将首次登上国际空间站开展基因突变规律研究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8-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由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搭上“龙”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这将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首次登上国际空间站。

  受阻于美国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中国与美国航天局的太空合作被完全“冷冻”。但邓玉林团队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在2015年与美国纳诺拉克斯公司签署协议,成功突破中美太空合作“坚冰”。

  美国东部时间3日下午5时7分(时间4日上午5时7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利用“猎鹰9”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由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搭上该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

  据悉,这将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首次登上国际空间站。该载荷将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下,在轨开展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实验数据将传回给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科学研究。

  受阻于美国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中国与美国航天局的太空合作被完全“冷冻”。但邓玉林团队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在2015年与美国纳诺拉克斯公司签署协议,成功突破中美太空合作“坚冰”。

  据悉,空间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将面临多种健康,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导致航天员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邓玉林教授介绍,早在“神舟八号”载荷实验的研究中,团队就发现了在空间中DNA变异的一些新现象,从而推断空间之于基因突变可能与生物进化有着重要联系。

  “鉴于抗体是人体中较为保守的重要生物学元素,我们提出大胆设想,将抗体编码基因片段作为研究空间对进化影响的模型。”邓玉林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空间实验进一步了解空间对基因突变的影响和规律。”

  团队主要、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李晓琼介绍,此次载荷是采用微型微流控PCR仪,对抗体DNA片段进行在轨飞行状态下的基因扩增,来模拟人类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在空间飞行结束后将分析基因突变规律,进而探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下的基因诱变机理。

  亚马逊 Echo、谷歌 Home(以及已经投产的苹果Siri设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