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成都 “洒满”民生情怀
开年筹划民生,年底盘点民生。2015年以来,成都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着力调整“蛋糕”的分配方式,锲入“民生”这一最重要的配比,让“蛋糕”散发出幸福的味道。
过去一年,成都贴近群众、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共组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04个,财政投入400.3亿元,项目规模和财政投入在连续5年保持高位的同时,确保了每个项目都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反映。
正因时时满怀关生的“第一情感”,去年11月在京发布的“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中,成都一举夺得桂冠。折射的,是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无不充满着认同感、归属感与满足感。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成都城乡居民的民生在不断扩展,民生工程的实施范围也在不断延伸。越来越厚的民生账本、逐年增加的资金投入,让民生改善在点点滴滴中不断升温,雕琢出城市面孔的温情一面。
居民健康档案伴随居民终生,是居民个人全面、综合、连续的健康资料,完整、翔实记录了居民一生各个阶段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是推动医疗卫生方式从疾病治疗模式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变的基础资料。
成都在加快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通过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等,让广大群众就医和保健看得见、享受到、有体会、得实惠。
与此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为保障母婴安康,成都市卫计委正通过开展多项举措做好优生健康安全服务。
“在还没建立健康档案之前,去医院看病,总会遇到重复诊疗,浪费和时间。现在只需报姓名和地址,医生直接翻开档案就可以查到我的前期诊疗记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即方便也省心。”近日,正在就医的成都市民黄平对这份健康档案感到十分满意。
截至去年11月30日,成都已共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372.7万份,建档率达到96.01%。“有了这些健康档案,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以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筛查,并划分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重点疾病人群,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和疾病管理。”成都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让每份档案都“用起来”、“活起来”,成都医疗机构还采取定期对管理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动态监测健康状况变化等,通过再次进行分类管理,形成了闭合式健康管理循环服务等。
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为满足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医疗保健服务,2012年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成都全面推行。在确保签约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全科医生团队的服务更加全面、综合、方便、持续。目前,成都已组建全科医生团队2444支,签约服务179.6万户、423.6万人,签约率37.69%。
随着居民健康档案的全面推广,成都全市基层卫生机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使得群众在口就能获得优质、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针对“全面二孩”再生育计划怀孕夫妇年龄普遍偏大的现实,目前成都市卫计委已全面开展妇幼健康优生健康安全服务工作,先后组织专家到机关、社区、军营、工业园区、地铁工地为群众开展优生科普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专题,为高危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专家“一对一”优生遗传咨询等“一书一课一查两通道”服务,加强优生健康促进工作,防止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健康。
同时,“全面二孩”实施后高龄孕产妇将会明显增加,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因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是一个新的挑战。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针对医务人员技能不足拟定了分类培训方案,通过专题培训、轮训等方式提高产儿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同时拟定并下发了产科、新生儿科建设的五年规划,通过完善以片区急救点为主的县-片区-市产科和新生儿科急救体系,全面提升全市产儿科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截至2015年1-10月,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9589人,覆盖率95%;婚前医学检查率达65.01%,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燃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今年以来,成都市进一步加大了燃煤锅炉专项治理,并在中心城区绕城高速环线内及郊区(市)县城区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限期拆除高污染燃料设备,从源头控制空气污染源。
而饮食油烟,也是城市大气的“杀手”之一。为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和人居,成都还开展了油烟超标排放专项整治,通过对中心城区中型以上饮食服务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特大型饮食服务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等,着力解决油烟扰民问题。
昏暗的厂房里,一台身高数米的燃煤锅炉正在“沉睡”,几个月前,它还是成都市百威食品有限公司糖果生产线的配套设备。然而按照成都市环保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划定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要求,这条主要依靠燃煤运转的糖果生产线被要求拆除。通过拆除燃煤锅炉,每年将节约标煤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0吨。
同时,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目前,该公司已在产品上调整方向,主攻快餐食品,尝试研发——生产——配送——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全市各地已编制了燃煤锅炉清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禁煤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将分年度实施淘汰计划,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完毕。同时,绕城高速公环线以内全部区域及郊区(市)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燃煤锅炉。”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已完成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建成区内燃煤小锅炉淘汰总任务的50%。
通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已淘汰121台。同时,对全市1054台在用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检测,有效督促未达到排放新标准的锅炉提标或能源。
“以后,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一点鼠标就能知道哪个餐饮店排放的油烟中污染物超标,然后迅速进行查处。”结束了全区6家大型餐饮企业油烟在线系统安装工作,成华区环保局执法大队队长张永刚说。
虽然回锅肉炒不出雾霾天,但是餐饮油烟确实是城市大气的污染物之一,也是治理的难点。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成都针对燃煤、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扬尘和饮食油烟等多个方面采取了措施。安装在线小时油烟排放,是其中强有力的措施之一。
据悉,油烟在线设施通过把数据采集探头安装在油烟管道净化装置的前后端,可以监测实时浓度、标准限值、超标倍数等,并可把餐饮企业排放的油烟浓度值及时到平台。也就是说,相当于给餐饮业油烟排放戴上了“紧箍咒”。“这些数据将实现网上同步播报,相关执法部门和市民都可以随时查询,举报、查处将更加方便”。该负责人说,目前中心城区69家特大型饮食服务企业全部安装了油烟在线设施,监管平台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今年以来,成都人防工作稳妥扎实推进,不断提升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作为城市的“贴心卫士”,成都市人防办通过为社区居民发放人防应急包6000套和新增防空防灾工程70万平方米等,为群众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能在水里燃放的火柴、能直接流出消毒液的棉棒、能调焦距的手电筒……近日,家住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街道的张华老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成都市人防办免费发放的应急包。“小小一个手提包,装了10多件逃生工具,功能太强大了。”张华老人打开这个桔色小包惊叹道。在这个应急包里,共装有应急救援绳、手电筒、防颗粒物口罩、保温毯、防风防火火柴、口哨、医用三角巾等13件救生工具。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成都市人防办已分别向全市5个主城区18个街道办101个社区发放了6000套应急包。“这些小玩意儿尽管看起来不起眼,却件件实用。”成都市人防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具有救护、逃生、救助、防护等功能的应急包,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应对突发灾害事故提供物质保障,甚至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成都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配发人防应急包、对应急包的功能进行展示和,为市民们提供了一次简单易学的防空防灾知识宣传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大家处置突发灾害事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今年,市民到成华公园休憩的时候,不仅停车更加方便了,同时还多了一处能够躲灾避险的去处。
据悉,作为成都市实施的重点人防防护工程之一,成华公园公共人防工程已于今年完成建设并启用。该工程紧邻即将启用的成华区政务中心。地下两层,平时作为公共停车场,可提供256个停车位,满足成华区政务中心办事群众和该片区市民的停车需求。
成都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防空防灾工程主要包括公共人防工程、地铁兼顾人防工程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三类,防空防灾工程建设作为现代城市防护功能建设和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人防建设方针,将人防防护工程建设融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融入城市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体现了服务城市建设、服务民生的目的。
据了解,2015年成都市人防办通过加强公共人防工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和地铁兼顾人防工程建设,完成了2015年民生实事目标。
等了大半辈子,60多岁的黄永慈终于住进了新家,虽然只是公租房,但却是黄永慈心中能够颐养的地方;在成都打工十几年的徐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了,每月花费500多元,一家人开开心心住进了套二的新房,感觉和城里人没啥区别。
2015年,成都市房委办多措并举确保新建开工、提高分配效率、扩大保障范围,让更多的老百姓乐在其居。
还有1个月,2016年春节就要到来。对于成都市民黄永慈来说,他将过上60年来最幸福的一个新年。“虽说新家只有43平方米,但是我和老婆已经非常满足了,晚年就在这里安享!”黄永慈说的新家,正是位于成都幸福梅林附近的新建保障房小区“海棠佳苑”。
2015年7月28日,建筑面积达24.3万平方米、13幢楼共计2795套保障房相继交付,而黄永慈通过申请和摇号分配,顺利领到了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标准)的套一户型。由于是低保户,他和老伴每月只需支付40元的房租。
而对于今年37岁的徐万刚来说,此前一家三口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做饭、睡觉都在一间屋,上厕所还要跑公共厕所。而现在一家人也承租了“海棠佳苑”的房子,每月只需花费500多元,就住进了60平方米的新房。去年9月1日选房,次日签约,然后领钥匙,9月6日就搬新家,不光是大人觉得开心,6岁的孩子也非常兴奋有了自己的房间。
“这里共有四种房源,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人群。”该项目经理冉龙伟介绍,除了公共租赁房外,还有限价房和经适房。作为销售户型,每套限价房的销售均价仅为5980元/平方米,比周边近万元1平方米的商品房价格便宜不少,让更多百姓受惠。
据悉,2015年成都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共计5614套,基本建成、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分别为22826套、19524套,发放租赁补贴4697户。
人人享有无差别基本居住权益,这是成都为之努力的。目前,成都全市区(市)县公租房准入条件均打破户籍,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在准入条件、审核流程、保障标准上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而徐万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据悉,从2013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或用工企业对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定向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试点城市之一的成都,2015年已向农民工分配1562套公租房。
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成都有四大招数:“一是打破户籍,将购买社保、在中心城区具有较稳定工作、收入以及住房条件符合住房保障标准的农民工,分别纳入公租房保障;二是加快公租房建设,目前成都已累计新开工建设公租房14万套;三是鼓励各区(市)县加快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四是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集体宿舍类公租房。”
此外,成都还通过积极开展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实现了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资金、土地投入、房源供应等多个统一。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