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成立
2018年1月20日,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正式成立。学校及各相关院系负责同志,原人类学专业部分系友代表和退休教师代表,该专业在读学生,以及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近200人共同这一历史时刻。
2018年1月20日,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正式成立。学校及各相关院系负责同志,原人类学专业部分系友代表和退休教师代表,该专业在读学生,以及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近200人共同这一历史时刻。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原生物系81级系友金力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宣布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成立。金力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生物系78级系友赵国屏,复旦大学原生物系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苏步青先生之子苏德明,以及首批国家“千人计划”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林鑫华共同为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揭牌。
赵国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柱,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科研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原生物系人类学专业系友柯越海先后致辞。自然博物馆原总工程师、复旦大学原生物系人类学专业系友周国兴通过贺信致辞。复旦大学科技处、文科科研处、上海医学院及医学科研办等相关部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合作院系代表也在致辞中对新系的成立表示祝贺。
成立仪式后,李辉、艳、王磊、卢大儒、姚大力、李士林等复旦学者分别以《Y染色体Q单倍群扩张与北亚史前文明萌芽》《岀生缺陷研究策略的思考》《探索生殖疾病中的新孟德尔表型、基因及机制》《基因编辑与遗传病治疗》《蒙古高原游牧人群及其文化的起源:读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人类学应用性研究》为题作报告。
接替谈家桢先生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二任院长的苏德明表示,60多年前,他跟随人类学组主任吴定良教授一起从浙江大学转入复旦大学,建系一直是复旦人类学专业所有师生的梦想,有生之年终于梦想成真。这一梦想,复旦人做了九十多年:早在1921年,复旦开始讲授人类学课程,是中国最早开设人类学教研的高校;在时年复旦大学的年鉴中,就明确提出了成立人类学系的设想,而这一等就是九十六年的风风雨雨。
年届80高龄的首批人类学专业系友周国兴欣闻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的成立,连夜撰稿、寄来贺信,祝贺“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往昔所有师生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还将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编撰的《人之由来》教科书版作为贺礼献给新系。
受谈家桢先生“复兴复旦人类学”的嘱托,1997年,金力教授从美国回到复旦,建立人类群体及多基因病遗传学实验室,在复旦开始了人类学的研究。二十年间,复旦人类学在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的传统下,在国际合作的推动下,借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热潮,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尤其是在把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思和工具应用于人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包括证明东亚人群非洲起源、汉族形成于人口扩张、东亚现代由南到北的史前迁徙、汉藏同源、新疆人群东混合、出生缺陷的若干遗传机理等,在国际上赢得了斐然声誉。
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人类学学科聚集了全校文理医科的优势研究力量,在学科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上走在国际前沿,成为引领国际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方向的领军团队,尤其在亚太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已成为世界级研究中心。成立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的条件逐渐成熟。复旦人类学学科始终不忘初心,终于在2018年成功建系。
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系主任王久存介绍,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的建制来自复旦大学原生物系的人类学组。该系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置的第7个系,是东亚地区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的中心,将利用最新的人类遗传学研究手段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把生物人类学的人类基因组、表型组、代谢组等多组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的语言、考古、社会文化、历史文献等研究进一步整合,全面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与演化的历史和现状,全面解析东亚遗传结构和人群谱系结构,重构民族类群的演化历史,人群差异,挖掘遗传资源,为重要体质、生理、病理表型的遗传分析提供精准研究对象,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提供助力,为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的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