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热折射影视消费对“文化流量”的渴望
“簪子应该是横着插还是竖着插?易烊千玺插对了吗?”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这几天引发不少观众的热议,原因是易烊千玺饰演的靖安司主官李必的簪子佩戴方式很特别:之前很多古装剧中,发簪都是横着插在发冠上的,但李必头上的簪子却是纵向的,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剧组搞错了。剧中的许多细节也引起热议:抱拳拱手的方式变成握着大拇指?唐朝已经有了“三勒浆”?观众由此形成“考据热”,解答问题的考据文章被顶成“热帖”。
影视剧是普及度最高的大众文化消费,优秀的古装题材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抵达当下的载体。有评论认为,“考据热”折射的是影视消费对“文化流量”的渴望。一方面,对文化细节的“深度还原”增加了影视剧的观赏维度;另一方面,面对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愿望和解读期待,相关的学者不应缺位,让热点流量真正成为有质量的文化流量。
一只簪子引发的考据热,成为观众对传统文化追捧的注脚
《长安十二时辰》上线一周,迅速冲上豆瓣8.7的高分。剧中对大唐盛世的描摹成为追剧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而一些对唐代细节的还原,不仅引发观众的考据热情,还让盛唐文化成为弹幕和网络帖子追捧的对象。
其实,易烊千玺这种垂直佩戴簪子的方式叫子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根据资料显示,道簪有横直之分,横为卯酉簪,直为子午簪,横簪见于明清之后,纵簪则自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均较为常见。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子午簪为冠巾道士或童身出家道士佩戴。“上法三光,如彼莲花,处世无染,圆通无碍。”唐代张万福撰写的《三洞法服科戒文》里就有关于道冠形式和佩戴方法的一些说明。
剧中李必的原型是唐朝政治家、道家学者李泌。他在道教世家长大,官至宰相以后避政修道,隐居山林,完全有资格这么戴发冠。去年《长安十二时辰》发布预告片时,就有学者指出剧中芙蓉冠的参考形制大约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毕沅墓玉冠,一位南博工作者发微博表示,馆藏玉冠当时的陈列方式是错误的,并呼吁有关人员快些“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考据,恰恰增加了电视剧的欣赏维度。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服装、道具的品评,《长安十二时辰》引发了不少观众对盛唐文化的热情。“不良帅”身着的“圆领袍”“翘头六合靴”、女主角闻染常穿的“半臂齐胸裙”等,来自古画和史册中的原型;旅贲军的轻甲、右骁卫军的甲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