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性价比标的 机构挖掘A股新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估值高不高,价格贵不贵依旧困扰着投资者。一个有趣现象是,在牛市中核心资产往往不是资金追逐的对象,震荡市中反倒是大放异彩。因此,在震荡市的当下,“抱团”确定性更高的核心资产似乎合情合理。有关核心资产的讨论已持续了一段时间,部分核心资产估值偏贵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正是在投资者的疑惑中,部分核心资产再度创下了新高。有私募人士也表示:“与其追高传统的核心资产,不如挖掘‘新核心资产’,性价比更高”。
中小创涨幅大
有关核心资产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也正是在不少资金的犹豫下,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却在创出新高。早在今年7月初,贵州茅台股价就已突破千元,9月3日贵州茅台创下1151.02元的历史新高。
与贵州茅台类似,近期不少超千亿市值的公司都创出历史新高,如海天味业、平安银行、五粮液、泸州老窖、爱尔眼科、上海机场等。这一现象似乎打破了以往投资者认为的“涨多必调”的规律。
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近期也指出,相比5年前,目前价值投资者的选股难度高了很多。目前大多数的核心资产估值总体合理,但结构上存在分化。有一部分已经高估了,但还有一小部分是低估的,投资者需要自己甄别。
“核心资产这一轮的上涨其实也击破了我的想象力。”深圳一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他看来,当前部分核心资产确实存在高估现象,有调整的压力,因此他早前就已经调仓换股,转而根据中报数据布局一些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
在这一轮行情复苏的另一面是,核心资产创新高其实更多只是消费类标的创新高,而中小创的涨幅其实更为惊人。如以8月份以来的涨幅来看,上证50的涨幅仅为1.48%,低于上证指数1.82%的涨幅,沪深300的涨幅也不过2.35%,远远低于中小板指6.25%和创业板指7.56%的涨幅。
白酒板块估值较高
在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看来,资金向“核心资产”集中,似乎是全球共性问题。美股市场防御性板块表现较好、全球债市负收益率盛行,国内股债也都有“好的偏贵,差的不敢买”的特征。核心资产都已经变贵了,各类资产的价格都到了相对关键的水平上,何种外力会打破这种微妙均衡至关重要。
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核心资产尤其是白酒板块的估值过高。航长投资研究部表示,中报业绩公布后,高端白酒维持高速增长,品牌、渠道、定价权优势得到充分演绎,市场认可度仍然较高,短期看不到增长失速的可能。在估值层面应保持谨慎,申万白酒指数的估值已处于历史90%分位以上,后续可能横盘消化估值。同时,白酒行业呈现挤压式增长,行业整体增速有限,利润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业绩和走势的分化已经出现。
前述深圳私募人士表示,若前期没有买入部分创新高的核心资产,当前阶段再介入,其风险无疑将远大于可能获得的收益。简而言之,就是当前核心资产的性价比并不高,反而是一些中小创龙头估值处在低位,上行空间较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绝大部分消费龙头若以未来3-5年10%的未来年化收益率(不包括分红)来看,其当前估值并未明显偏高。而在PE-G-长期收益率的估值体系来看,消费龙头会接近FPE-长期收益率等于2的直线上,说明在兼具价值和成长属性的框架下,目前其估值水平依然是合理的,并未明显偏高。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轮核心资产的上涨存在资金因避险而抱团买入的动机。国盛证券指出,其对于核心资产的看好并非由于短期盈利走势,或者所谓的避险或“抱团”,而是基于A股国际化、机构化进程中投资者结构与估值体系的系统性改变。至少在这两个进程扭转之前,核心资产的大逻辑大趋势不会改变。对于考核期较短、持仓较灵活的投资者,在握住核心底仓的同时,可以加大对核心资产中估值性价比较高、持仓集中度较低的家电、汽车等板块的配置;对于长期投资者,建议继续坚守核心资产统一战线,短期调整就是买入并降低持仓成本的机会。
寻找“三好”标的
当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转换布局方向已成共识,尤其是近期市场再度翻红。9月5日上证指数更是收复3000点这一重要整数关口,市场风险偏好也在上升,将资金从部分高估的核心资产中调仓到一些更具性价比的“新核心资产”似乎更为有利。
在私募排排网最新的一份调查中,私募当前看好的行业板块主要聚焦科技、医药、消费等。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李大江点评称,私募布局的都是未来的核心资产,历年来,这些行业也是牛股聚集地。
谈到市场关注的核心资产问题,上海一私募人士表示,需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待核心资产问题,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只有“三好”都具备,才能是好股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反而认为对所谓的核心资产需要稍微谨慎一点,更应该着眼于发现未来的核心资产。”
安信证券分析师陈果指出,中期来看,投资者对于市场趋势应逐步转向乐观,战略上保持积极寻找买点的心态:年内经济平稳放缓,流动性维持宽裕,风险偏好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短期战术上可以徐徐图之,逢调整逢低积极布局。优先布局面向未来、面向转型升级、面向新经济的优质公司——“新核心资产。”
“与其追高传统的核心资产,不如挖掘‘新核心资产’,性价比更高。”前述深圳私募人士说。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