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随身听”能带火景区吗?
原标题:“景区随身听”能带火景区吗?
这个“十一”,北京故宫、颐和园等500个热门景区将正式启用“景区随身听”服务。到时候,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有趣有料的各种真人真声导览。有媒体随即以告别“八股文”讲解,来“欢迎”这款有调性的文旅产品。它应和了游人们对互联网场景化应用的想象,俨然开启了旅途中的小确幸。
“景区随身听”只是以往语音讲解器的替代产品吗?当然不是。它给人第一印象是,“景区随身听”里讲述的角色变了。你听到的可能是高德首席导览官、著名收藏家和古董鉴赏家马未都,也可能是非遗传人、知名主播或知名配音演员,还可能就是身边的民间高手。而且,“景区随身听”里讲述的内容也变了。它能提示你“最佳观赏点”的位置,会拿时下的热播剧撩撩你。特别是,“景区随身听”运用了众创的模式,人人都可上传优质语音,与世界上的“知心听众”相连接。
所以,“景区随身听”改变的不只是过去语音讲解器中呆板的讲述,而且改变了内容生产的方式,甚至能够触达用户的情怀和调性。在人们不再满足观光游、印象游的当下,文化深度游正热,人们更热衷以自由行的方式,探索心中的“网红目的地”,“景区随身听”的确赶上了好时候。如果这一类具有爆款潜质的产品能够极大地释放需求的力量,引导景区提升文旅产品的供给,那它就真的有可能成为让景区火爆的“催化剂”。
而一直以来,同质化竞争依然是国内不少景区的“通病”。依赖门票经济,旺季火而淡季冷,困扰着大大小小的景区。这种情况下,看景不如听景,不只是一种审美的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旅游体验。归根结底,游客对景区的建设至关重要。智慧旅游的新产品关键要更智慧,要能从游客视角深挖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和享受需求,并与景区旅游服务供给有效连接。那么,科技在文旅中的应用创新,打通了从发现价值到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催生丰富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才能带动文化与旅游的创新发展。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在“主要任务”中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智慧旅游,大有可为。在移动互联时代,注意力始终是稀缺的资源。真正吸引游客的是景区创意新颖的业态与产品。随着“景区随身听”的上线,人们期待一款“行走的导游”,能够为破解景区痛点带来一些助力,真的让人们能够走进理想的旅行目的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