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四堂,郭董罗王
“甲骨四堂”指的是甲骨文研究领域中四位著名的学者,无巧不成书,他们的字号中都带有“堂”字,分别是“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甲骨四堂问道有先后,治学方向也各有不同,但是对甲骨文的研究来说,四人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后世学者将四人的成就概括为:“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雪堂”罗振玉是个人才,他是晚清的重臣,却对甲骨文情有独钟。罗振玉从1906年开始收集甲骨,可以说是中国系统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若论起收藏甲骨的数量,恐怕无人能与罗振玉相比,两三万片甲骨的收藏总量不要说个人,就是装备一个博物馆也是绰绰有余。罗振玉不但自己研究甲骨文,其子罗福葆、其曾孙罗卫国也都是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罗氏一门源远流长。
“观堂”王国维是个通才,被称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他写过《人间词话》,可称一代经典。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贡献主要是按照资料记载来考订出这些甲骨的产生时间。王国维既重视历史典籍又重视出土文物,并提出了“二重证据法”,成为后世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不刊之论。王国维与罗振玉代表了早期甲骨文研究的最高水平,两人的成就并称为“罗王之学”。
“鼎堂”郭沫若是个天才,他涉足甲骨文研究的时间较晚,但成就却是最突出的。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始于其流亡日本期间,当时,蒋介石政府全国通缉郭沫若,不得已,他只好远赴东洋。由于不能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和言论,郭沫若便投身于甲骨文的研究之中,十年隐默,郭沫若在文学创作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却留下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研究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在忙于国事之余,仍坚持甲骨文研究。据统计,郭沫若一生涉及甲骨文方面的文字就有七八十万字,甲骨四堂之中郭沫若的成就可以说是最大的,难怪乎在四人的排序中,郭沫若名列首位。郭沫若坚信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他的甲骨文研究是学术,是自己的生命,更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彦堂”董作宾是个专才,董作宾天生勤奋,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时代曾经靠在北京大学给别人抄写讲义为生。其勤奋得到了冯友兰、顾颉刚等名家的赏识,特许其在北大旁听,从此,董作宾的甲骨文研究道路开始了。董作宾对甲骨文研究了六十余年,著述二百余万字,不仅如此,董作宾曾于国内外多地任教,每到一地,他就将自己的甲骨文研究带到此处。董作宾让世界认识了甲骨文,同时,让甲骨文研究得以遍地开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