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矮小症发病率约33% 0岁-3岁起定期监测身高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行动昨日走进厦门,厦门各大医院的相关专家现场介绍了儿童矮小症的规范治疗和诊治误区,全国矮联谊会的近10名代表则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呼吁人们正确认识矮小症,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第一医院儿科连群主任和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许立军主任介绍,据统计,我市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3%。虽然他们的智商属正常范围,但大多有性格内向、情绪不稳、自卑抑郁等个性特征,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现象,有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不愿上学。
“从0岁-3岁开始,家长就应重视按时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以便早期发现问题。”连群说,2岁-12岁身高的估算公式为:年龄×7+70厘米。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诊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生长速度高于正常值,也应性早熟可能导致最终身高偏矮。
很多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孩子是“晚发身”,大一点肯定会再长,一味地盲目等待。闽南地区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观念:孩子在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转变的时候,会“猛长”,这时“补”好就行,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许立军说,小儿生长不良和矮小有很多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性疾病和青春期延迟等,患者应找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诊治,不可病急乱投医,或轻信广告增高药和补品,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许立军介绍,身体有追赶生长机制,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矮小症患者最终身高获得改善。治疗的最大效果是第一年,第二年则恢复正常生长速度,治疗一般在骨骺线接近闭合时停止。治疗过程一定要用药,切忌自行停药。
“孩子长个是不能等的”,许立军表示,国内患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一般偏晚,70%在11岁-16岁,而国外发达国家平均为6岁。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7岁,骨骺线就已经闭合,基本没有长高机会了。因此,监测骨龄,尽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及时治疗,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
她特别提醒,儿童矮小症用药剂量和体重成正比,年龄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花钱越少。一个体重20公斤的患儿治疗一年花费2万-4万元,一个60公斤的矮小症患儿一年则要花费6万-16万元,而且效果不如前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