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继续深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
经济日报-北京8月5日讯 据央行网站消息,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将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继续深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
以下为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8月5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先生,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霍颖励女士,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以下是吹风会文字实录。
陈雨露: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吹风会,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金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增强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今天借这个宝贵的机会,我想就有关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要求金融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实现良性互动。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要以局部地区试点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以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金融改革“探路”。韩正、刘鹤、肖捷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批示。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五大新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布局范围涵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工业化转型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内容涉及农村和小微等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工作。总的来看,这些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局共性的问题探索总结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普惠金融发展领域,河南兰考、浙江丽水、浙江台州等地推动农村金融和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改革试点。河南兰考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着力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浙江丽水探索出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便农取款等等一系列成功经验。浙江台州形成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小微金融服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绿色金融发展领域,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试验区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积累了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和项目库、成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市政专项债券等经验做法。试验区已成为绿色金融“中国经验”的一张名片。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领域,人民银行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包括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等。
四是创新驱动发展领域,湖北武汉城市圈、江苏泰州、山东青岛等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模式。比如,武汉以机构设立、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等“六专机制”为特点,探索出了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科技型产业发展的模式,由国务院在全国进行推广。
五是深化金融开放领域,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在对标国际,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度,积极打造金融对外开放高地。目前,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国企业集团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多项创新业务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继续深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区域金融改革试验服务宏观政策大局,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深入探索包括降低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科创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以高质量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与时俱进、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以金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区域金融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以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先行先试。
三是更加注重压实地方责任,更加注重对试点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凝练,将已经形成的可复制的经验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同时,要更加注重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四是建立动态调整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对于试点期限已经到期并且顺利达到试验目标的试验区要及时的结束试点,对于确有必要继续深入探索的试验区要在第三方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试点任务,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工作机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关心的问题是为了支持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目前我们国家在推进绿色金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另外,我国是唯一设立了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国家,这些试验区做了哪些工作,未来主管部门怎么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和试验区建设?谢谢。
陈雨露:
绿色金融的发展近几年非常快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热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之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为“四个最”:
一是市场发展最快速。从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历年发行量和存量规模都居全球前列。绿色贷款余额连年增长,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接近10%。
二是政策框架最完善。包括我国政府出台的全球第一个绿色金融顶层制度,即2016年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与此配套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评估认证、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具体政策,为绿色金融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区域试点最前沿。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特别是在五省(区)试验区的发展,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积累了最前沿的实践经验。
四是全球推广最积极。2016年,我国首次把绿色金融纳入G20峰会议题,2017年作为发起国之一又成立了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等绿色金融合作平台,2018年中英又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为了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017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区域试点。两年来试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功经验简单来说主要有三点:
一是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来调动绿色金融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五大试验区先后出台了20多个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文件,通过货币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其他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来满足不同绿色项目个性化的融资需求。比方说试验区陆续推出了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绿色市政债券等将近200项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使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包括成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特别是重点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高标准地把好绿色项目入项目库的关口,来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人民银行正在持续牵头构建涵盖六大板块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按照“需求导向、急用先行”的原则,目前已经完成了一项国家标准、五项行业标准的草案稿,并且进入到立项流程,其他标准也正在按计划推进。
下一步,我们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和立项工作,还要结合各地实际,继续在五大试验区推动相关标准精准落地。与此同时,我们也坚持开放理念,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国际化。今年我国出台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欧盟也制定了《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并且在向全球征求意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率先研究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陈行长,您刚才提到了普惠金融方面的问题。请问,人民银行如何通过普惠金融区域改革试点推动来改进“三农”、小微企业这些大家比较关心的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您刚刚也讲到了一点,能否请您更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陈雨露:
普惠金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的重点之一。因为发展普惠金融是消除贫困、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抓手。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也是世界性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它的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包括金融支持“三农”的普惠、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普惠。大家看到的是“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和“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并存。改革的焦点就是如何通过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国务院相继批准浙江台州、河南兰考作为普惠金融区域改革的试点,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金融科技或者数字金融技术,通过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增加可抵押、可质押的产品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融资可获得性。比如说,河南兰考普惠金融试点,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达到降成本、促竞争,有效改善金融展业环境的效果。自从兰考的普惠金融试验区建立以来,兰考县的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农户获贷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是一个明显的提升幅度。
台州市普惠金融试点主要关注的是民营小微企业,怎么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的融资。浙江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小微企业比较多,它们取得的经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即“两平台、一基金”:一是金融服务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核心是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二是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平台;基金是地方政府建立的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两平台、一基金”来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增信。同时又扩展信用保证,运用了“三品三表”的交叉验证风险的方式,“三品”是人品、产品、抵押品,“三表”包括电表、水表、出口海关报表,来看看它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是不是好的,来交叉验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民营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止到目前,台州市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当中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占比达到了将近一半,但是它的不良率比平均的不良率还低一点,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试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总结好台州、兰考试验区的经验,并且逐渐扩大普惠金融的试点范围,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真正地服务好宏观政策的大局。谢谢。
香港经济通通讯社记者:
在材料里面提到要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之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表示过希望在大湾区里面做一个试点,在商品通方面发展伦港通、现期通和期货通等三项互联互通,请问陈行长现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进展?谢谢。
陈雨露: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金融如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与发展。这个问题请研究局王信局长回答。
王信: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经济金融发展的领域,粤港澳之间的货物和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内在有非常强的经济本身的动力和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融合发展、互联互通。其中包括在金融领域,当然因为金融影响面比较广,市场容易波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谨慎施策,防范风险。推进大湾区发展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人民银行按照大湾区发展的规划纲要,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来探索实施相关金融改革、金融互联互通的相关措施,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一方面要促进它适合市场内在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防范风险,所以要按照“远近结合”的策略来推进。
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采取了很重要的一些措施,同时很好地满足了粤港澳地区居民的需要。一是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支付,因为经常有香港朋友感慨,内地的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但是他们来了以后不好用。所以在这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到内地使用移动支付。二是方便香港居民在异地见证开立内地银行的结算账户,包括二类账户和三类账户,香港居民在香港地区,在当地通过代理见证方式开立了银行结算帐户,方便他进行金融的活动和金融的交易。三是建立贸易融资平台,而且利用现在区块链技术做很好的试点。现在贸易融资的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四是在深圳前海也建立了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五是在广东自贸区允许复制自由贸易账户。这些都是前一阶段采取的措施,而且效果会逐步显现。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和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您刚才提到的很多的“通”,涉及到不同的金融产品,下一步我们会审慎评估相关金融产品的功能、适用程度,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便利居民交易和企业的融资等方面的活动,同时更好地防范风险。我就简单回答这么多,谢谢。
路透社记者:
有报告提出,在上海自贸区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这方面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另外有关人民币汇率,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都已破7,能否评论一下?谢谢。
陈雨露:
关于汇率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外汇市场上出现的变化,人民银行随后会在网站上正式发布答记者问的新闻稿,请大家关注。关于金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扩大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我想请宏观审慎管理局霍颖励局长来给您作出解答。
霍颖励:
感谢记者的提问,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回应大家关注的问题。关于你说的在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银行高度关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工作,一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在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可兑换的问题,在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始的时候,人民银行就在自贸区推出了一些先行先试的措施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刚才陈行长提到了,在上海已经试点了全口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还有跨国企业集团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方面,实际上都涉及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而且这些试点都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在其他自贸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
最近几年,资本项目可兑换又有一个新的比较重大的发展,体现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我们有很多和香港的互联互通机制,像债券通、沪深港通等,这些都带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显著增加,还有大宗商品,比如原油期货也以人民币计价,股票、债券也纳入了国际主流指数,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提升了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
我想给大家报一个数字。到今年6月末,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已经达到3.7万亿元,和年初相比增长了25%,在去年已经有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见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在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有了显著提高。
下一步,刚才您也提到了对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支持。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7月份的时候推出了金融开放“11条”措施,涉及到对于外资准入的限制进一步放开,对外资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这些措施的推出会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来讲,我国大部分的资本项目都已经得到较高程度的开放,目前只有少数涉及个人项下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推动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同时,开放要与宏观大局密切协调,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稳妥有序地推动,谢谢。
主持人:
我也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下,关于上海自贸区我们最近还会专门组织一场发布会,请大家关注我们的采访通知。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要服从于宏观政策大局,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谢谢。
陈雨露:
谢谢你的问题。区域金融改革的创新强调服务宏观政策大局,强调的是区域金融改革试点要有一个宏观导向,也就是要配合好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需要,也要配合好全局性金融改革的安排。当前,宏观政策大局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来保证国民经济的稳中有进。所谓“稳”我们讲的就是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即“六稳”,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就是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的工作,脑子里一定要这根弦,要服从和服务于这样的宏观大局。
另一方面,区域金融改革的试点也确实肩负着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蹚水探路”的责任。比如金融支持扶贫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在贫困和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产业发展,更好地巩固脱贫扶贫成果。对这些产业进行贷款融资,我们在试验区里探索出来的是“两权”抵押贷款,即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这种模式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在有些地方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林权抵押质押可能更加符合它的实际,所以在福建、贵州又推动探索林权抵押,包括浙江,甚至在有些信用基础特别好的地方还有农户的无抵押贷款,也在推动。这是结合各地实际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模式。
另外,像科技金融怎么样更好地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在科创企业里面民营小微企业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需要。只有科创企业发展起来,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才能够从基础上来释放,来防范重大的金融风险,怎么样支持好科创企业,特别是在科创企业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有什么有效方式来支持,这几年我们在试验区里也在探索,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体制创新直接通过投资的方式来支持科创企业,这些也在研究探索当中。
这两个结合起来处理好宏观和局部的关系,处理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试点的关系,是我们在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中下一步要重点把握好的原则和方向。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在过去试点当中有没有发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现在进一步部署深化试点?谢谢。
王信:
谢谢您的问题。区域金融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把好的做法上升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在试点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评估,对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困难,我们及时总结,推动相关地方加以研究解决。为什么要在现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金融改革,当然,这是大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推动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总体看进展很顺利、很理想,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有一些挑战:
第一,现在形势非常复杂,不确定性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改革更多的是一种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前推进,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但同时在它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外部形势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来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配合协调。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涉及到相关部委之间。区域金融改革由人民银行牵头,但也涉及到其他部门。部门之间就需要做好协调,有时候有些问题非常复杂,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来共同发挥合力,推动区域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第三,在区域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地方积极性很高,这也是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和推动力量,地方都很希望有更多的试点项目,带来相关的政策优惠,甚至带来资金的支持和便利。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在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也有极个别的地方过于强调希望能有更多的、别人没有的、只有它那个地方有的优惠政策,反而偏离了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最重要的目标或者关切,也就是先在个别地方先行先试,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局的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条件。刚才陈行长也深刻阐述了区域金改要服从服务全局目标的重要意义。如果少数个别地方比较偏重于优惠政策,而没有更多推动先行先试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样就需要进一步督促完善机制、压实地方责任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行稳致远。谢谢。
华尔街日报记者:
我刚看到人民币对美元破7的网上公告,想问一下央行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来稳定市场预期?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的话会导致资本外流,这方面央行加强资本管制吗?在利率方面有什么样的准备?
主持人:
互联网时代,记者获取即时信息的速度很快。有关答问应该是在吹风会进行过程中上网的。我想网站上相关问题答问应该已经部分回应了您的问题。行长和几位司长有没有要补充的?
陈雨露:
今天的吹风会主要是谈区域金融改革的问题,所以你最后提到的利率方面的问题和我们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实际利率降低有关系,所以我想请市场司邹澜司长就如何推进区域金融改革,促进民营、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给你作介绍。
邹澜: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主动对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缓解银行信贷供给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新年伊始降准1个百分点,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运用多种工具提供流动性,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利率约束,以银行永续债为突破口缓解资本约束,开展银行票据互换操作支持永续债的发行,增加的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二是精准发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作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情况,人民银行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比如说中国银行推出“中关村模式”,认可企业核心技术及专利权的资本属性,为科创型小微企业增信增贷。北京银行创新推出“智权贷”“软件贷”“节能贷”等信贷产品,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服务。宁夏银行开展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监管质押等融资担保模式,有效盘活民营、小微企业资产。
同时也要看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难点和痛点,要切实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还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的匹配度:
一是发挥大型银行头雁效应,引导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积极拓展新客户,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竞争性。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开发出更加适合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三是理顺适应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四是通过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小微企业和贷款实际利率下行。
随着竞争加剧,银行会想办法解决抵质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形成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长效机制。谢谢。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