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3至6岁儿童成长指南 设定四“阶梯”标准
前天,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教育部特别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
幼儿对的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篇里的重要内容,3~4岁的孩子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中活动;换新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而到了5~6岁,即使换了新的幼儿园,也要能够较快适应。
为了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指南》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
在身心状况的标准中,《指南》对三个年龄阶段设定了不同的身高体重标准,比如3到4岁的男孩身高要达到94.9~111.7厘米,体重达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达到94.1~111.3厘米,体重达到12.3~21.5公斤。
如何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教育中指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
《指南》在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指南》为幼儿设定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比如要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要多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挑食。对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电视,提出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
教育的目标还有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5~6岁的孩子会根据冷热增减衣服,自己系鞋带等。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教师和家长在运用《指南》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2.《指南》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但《指南》中的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能简单地用作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3.要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绝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幼儿在某一方面和几个方面的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小英教授认为,在我国,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非平常心态,这种高期待的美好愿望与科学之间尚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指南》科学地回答了3~6岁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等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与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结成更稳定的互惠关系,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指南》是对揠苗助长的“超前教育”热潮的有力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