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说漏嘴”: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 在于阅读! (附各年级好书清单
原标题:班主任“说漏嘴”: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 在于阅读! (附各年级好书清单)
每个孩子生下来时的智力差距微乎甚微,那为什么后来却拉开了巨大差距呢?这就与每个孩子的后天息息相关了。
上周我们小学同学,我们的老班主任也来了。班主任的儿子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当初班主任的儿子每次成绩倒数,现在是某日报的总编。我们都问班主任是不是对自己儿子特训了。
班主任说,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而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
生活里,常听到有父母这样说:“我的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其实,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孩子存在着一个阅读“期”,阅读期出现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所以,一些教育专家认为“6岁前较6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抓住阅读期对孩子形成阅读习惯十分重要。
如果你说,“我的孩子错过了阅读期,怎么办?”,没关系,6-12岁,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6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错过了这6年,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可能很难再养成了。
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发现,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学业这道坎儿。从孩子1岁起,这位妈妈就开始与孩子一起读绘本、读各种故事书,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自打孩子上小学,孩子阅读的时间就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孩子的睡眠,只能有所取舍。”这位妈妈说。
这位妈妈的苦恼绝非个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爸爸妈妈面前的一道难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中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看重分数,而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增长。“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如果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的成绩一般,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阅读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孩子最初的,最重要的是阅读让孩子学会自主飞翔。”
所以,对于童年时期的孩子,不必对学业要求过于苛刻,阅读才是能让孩子在童年时全面发展的最好帮手,养成阅读习惯,就算上了中学,学业负担开始加重,孩子也能自己把阅读和学业兼顾起来,处理事情也会更加有方法,不必家长催促。
1.亲子共读。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分享读书的和乐趣,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目前很多家庭,家长很少读书看报,却生硬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多看书,这样一点都不现实。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呢?家长应读书看报,可以在孩子的卧室、客厅等一些孩子常玩耍的地方放些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拿来阅读。
3.给孩子买书,要确保总量,也可以在学校或家附近办张借书卡,以孩子的阅读量。一个作者,一个系列的书,假如还不错,特别是的经典,孩子还喜欢,不妨陆续添齐全,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往往认同度很高,会反复看。
4.让孩子多读经典。中国古人常用“书香门第”来赞誉一个家族,并且指出“诗书是起家之本”。古时候的很多人家,即使家庭再穷,也会留一个读书种子。让孩子读经典,可以从小给孩子奠定厚实的文化基础。文化不是学历,不是知识。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些,正是经典能够教给孩子们的。
6.鼓励孩子看完一本书后“说来听听”。在阅读一本书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来听听”,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沟通和表述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慢慢地,孩子就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孩子尝到甜头后会更有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7.帮孩子确定阅读书单。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搜集图书,引导阅读,逐渐扩大读书的广度。一般来说,0-3岁的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画报;3-6岁的孩子喜欢童话以及带有情节的故事画报;7-10岁的孩子喜欢情节丰富的故事书;10-13岁的孩子喜欢幻想、探险、神线岁的孩子喜欢推理、传记类图书等。
人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困惑的时候,找到一扇门。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如果孩子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一定会终生受益。
5.《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日]古田足日/著;[日]中山正美/绘;彭懿/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