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川发布
在志愿者服务事业当中,青年群体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12月4日,《慈善公益报》记者从共青团四川省委获悉,四川省近日印发了全国首个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目前试点已正式启动,试点范围包括成都、眉山、宜宾、泸州、南充和攀枝花6市,试点内容在各个城市各有侧重。本次试点既坚持了四川过去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又学习借鉴了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经验。
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方案》在组织架构、平台运行、激励机制、品牌运行等方面有创新突破。《方案》提出,到2020年,试点地区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在现有70万人基础上显著提升,总数超过100万人,力争到2022年,人数超过200万人,同时,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青年是开风气之先的,创新是青年工作的本质属性和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年志愿者事业是共青团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朝晖表示,青年志愿服务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立足实践、相对超前的理论研究,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支撑和思维方式。要着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时代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方案》提出,四川将重点实施“互联网+志愿服务”,完善“志愿四川”网络平台,加快实现各级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政策共享。同时,探索以社区为依托的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网点建设,开展志愿服务需求收集,为实现志愿服务就近就便、自由参与创造条件。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志愿服务的动员阵地明显突出了高校和社区的重要性,《方案》对此也进行了强化,提出将推进学校、社会组织和社区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和时长记录工作机制。
同时,《方案》还强调了激励政策。《方案》提出,制定实施四川青年志愿者星级认定规则,将服务时长累计达到100小时以上的注册志愿者,由低至高分别认定为“一星”至“五星”志愿者,作为个人公益积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的主要依据。
志愿服务步入专业化
在12月4日举行的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新闻通气会现场,共青团四川省委与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就共同开展“青春志愿·迷途导航”社会帮教志愿服务专业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为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授旗。今后,三方将探索通过组织法律、医疗、艺术等方面的社会专业青年志愿者走进监狱、戒毒所等特殊场所,开展情绪疏导、技能培养、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组织干警以志愿者身份走进社区,常态化参与社区矫正、禁毒防艾、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的双向模式,引导志愿服务向特殊领域延伸,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而作为探索青年志愿者培养的关键一步,四川青年志愿者学院也正式揭牌成立。试点首先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引领,这就像人的“大脑”。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提出,将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指导、部门依法履责、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构建以团省委为主体,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抓手,青年志愿服务专项基金、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信息平台、青年志愿者学院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省级青年志愿服务示范运行体系。学院将依托省团校现有的师资和阵地,专门针对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开展培训和理论研究,为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青年志愿者是共青团在各条战线的“金字招牌”,团中央曾提出,要加强各级各类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以事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助力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组织架构上,除了注重顶层设计,还要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该负责人表示,将参照省级示范,推动成立市级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心,推动试点地区县(市、区)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高校建立由校团委指导的校级志愿服务机构。此外,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推动党组织和团组织建设。(记者 郭诗锦)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