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与儿子上演“抢老公”,孩子“鹦鹉学舌”式说话太可爱!
说起李晟和李佳航两人,很多人或许没有印象。但提到《新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和福尔康,许多人恍然大悟,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小燕子”和“尔康”走到一起,还真的有种不一样的体验。
前段时间两人参加了一档节目,2岁的儿子意外抢镜。
在李晟喊李佳航“老公”时,谁知道儿子也跟着叫“老公”。
面对儿子公然抢老公的行为,李晟再次强调 “我老公”!儿子一脸懵懂无辜,也跟着说了一句“我老公”。
哭笑不得的李晟换了一种说话,“你爸爸”,结果儿子也来了一句“你爸爸。”
一时把李晟搞得哭笑不得,喊道:“你怎么骂人呢~”
(图片来源:网络)
哈哈哈~母子俩对话的画面真的看一次乐一次,学说话的宝宝真的太可爱了~
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小复读机呢?
不要打击孩子“鹦鹉学舌”
像李晟儿子的这种“鹦鹉学舌”,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语言模仿, 孩子不仅会跟着妈妈喊爸爸“老公”,跟着爸爸喊妈妈“老婆”也是常有的事。
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孩子“学舌”说话家长会万分喜悦,但对于已经可以说话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鹦鹉学舌,可能就会引起家长厌烦。
小康君亲戚家两三岁的孩子,现在就在这个时期。
大人说什么她就跟着重复,妈妈对她说“喊你爸吃饭”,她转脸对着爸爸说“喊你爸吃饭”;妈妈发脾气说“你要气死我呀”,她也来一句“你要气死我呀”……
(图片来源:网路)
不仅重复妈妈的话,还会学着妈妈的语气说话,有时觉得挺逗的,可有时妈妈就觉得她是在故意捣乱,故意来气她的,所以最后免不了把孩子一顿训斥。
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怪声怪气的,烦死了”。
其实处于模仿学习敏感期的孩子,他们未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仅仅是为了模仿而模仿。这个时期鹦鹉学舌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所以,家长要放下偏见,不要一味制止训斥,以免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再说了,当宝宝“学舌”的时候,也是宝宝增加词汇量的重要时期呀,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语言更好的发育才是正事!
“鹦鹉学舌”的宝宝如何引导?
孩子之所以出现鹦鹉学舌,与语句长度、词汇量少、理解能力不足有关,所以相比较训斥孩子学舌,不如正面引导孩子说话。
1、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嘴跟不上大脑运转的速度,有时候说话太急,嘴里的舌头就像绊着什么东西一样。
所以家长在和宝宝说话时,可以多等一会,给孩子足够的反应时间。再配合使用陈述句引导孩子回答。比如家长说“我想要……”,孩子不知如何回应,家长可以把看到的东西指给他/她,比如小汽车、绘本、零食,以此让孩子亲口说出“我想要小汽车。”
2、增加互动对话频次
曾有研究人员对3岁内宝宝的语言发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同样是3岁的宝宝,家长互动交流多的宝宝,他们的语言水平以及词汇量远远超过那些很少交流互动的宝宝。
所以家长每天要多和孩子互动交流,少看电视、少玩手机。每天下班多和宝宝做游戏,与宝宝一边玩一边交流,一旦孩子词汇量得到突飞猛进,重复家长说话的兴趣就会减弱,要求主动表达的意愿就会增强。
3、给宝宝读绘本
读绘本不仅仅是词汇灌输,也是激发孩子创造力、学习力、想象力的过程,之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比起单纯的模仿更难能可贵。
(图片来源:pexels.com)
家长可以给孩子读绘本,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增加故事的长度。如果他/她对于书中的某个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由此多说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男孩子比较喜欢车,那么就可以说更多关于车的事情。
4、丰富语言发育环境
丰富的外界环境可以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所以不要经常宅在家中,在天气凉爽或太阳下山后,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去小区楼下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5、家长不说脏话
小康君曾在一个3岁小朋友嘴里听到过“小兔崽子”、“兔孙儿”等词汇,不用说,很大几率是跟大人学会的。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文明表达,趁着孩子“鹦鹉学舌”,多给孩子示范礼貌友善的表达方式,比如多说“请”、“谢谢”、“你好”等。
只会“鹦鹉学舌”?
小心这里出了问题!
鹦鹉学舌,分为即刻的鹦鹉学舌和延后性的鹦鹉学舌。
即刻的鹦鹉学舌是指孩子对他人的一种即时回应。
而延后性的鹦鹉学舌则有些不同,他们会仿说一些他们之前听到的话语。比如:
妈妈:“宝宝,你喝奶粉吗?”
孩子:“要听话。”(可能是妈妈几天前说过的话。)
这些孩子可能并不具有作出正确回应的语言能力,有可能存在语言能力的缺失或者障碍,需要家长注意。
鹦鹉学舌只是孩子语言发育的一个小阶段,如果此阶段非常明显或持续时间过长,家长需要警惕一下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必要时候需要就医评估。
总之,孩子鹦鹉学舌的现象,并不全是在调皮捣蛋,家长可不能训斥了事,而是应该好好抓住这个阶段,启发孩子独立组织语言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语言。
最后你家有没有小小复读机呢?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文中图片及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标签:希志爱野作品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