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孩子,一出生就输了,这个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残酷!
中国家长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中国家长很少有自知之明,你们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绝大多数的孩子一出生就输了,不信你们看。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跟生活在偏远农村孩子的生活,那绝对是天壤之别。
很多人说,这样的对比没有意义,我想说的是,不管怎么样的对比,都有意义。
只要你想要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你想要你的孩子去努力奋斗,那么一定程度的对比是应该的。
家庭教育,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是家长的精神世界。
是家长的审美与德性。
家长需要用自身不断的成长与发展,来诠释教育的本质,去引领孩子的成长。
日剧和日本小说里面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观点,如果一对夫妻的孩子读书不怎么样,他们会说:“想当年我也没读多少书,读不下去,没那个脑子,他能读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类似的话,很少能从中国父母的口中听到,我们听到的对话反而是这样的:“因为没有读过多少书,我们现在才这么艰难的,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完成我们的心愿。”
完全不去管其他的因素。
可以说有些孩子无论再怎么读书,读不好就是读不好,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家长的基因、智商,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绝大多数家长拒绝正视自己的孩子没有天赋(基因差)的事实,这样也就不会反过来觉得是自己的原因。
可事实上,如果两个人智商都不怎么样,却硬是逼着孩子要像个天才一样,这可能性有多大?
这样的教育,不焦虑才怪。
当然,的确不能只责备父母。
作为知识获取与教育体系的方式早已开始垄断、集中于固话,这也是众多家长焦虑的原因。
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抢得先机的孩子人数是有限的,不得不去逼迫孩子,去逼迫自己,以抢得这些有限名额里的一个。
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社会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这种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就难以安放。要从读幼儿园开始,一直焦虑到读大学,读完学之后又要继续焦虑下下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除此之外,社会的舆论也让家长的焦虑更深一层。
最近这些年,人民倒是富裕了,手里好不容易有点儿闲钱了,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没想到,就生了一个孩子而已,生活一夜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父母、亲戚、同学个个都在问你怎么教育孩子,想让孩子长大了做什么。社会上各种成功学、培训机构、留学机构满天飞,以不榨干你的最后一分钱决不罢休的姿态在你眼前晃来晃去,利用舆论利用主流共同体来绑架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孩子,最终在各方压力之下,不得不也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得不偿失。
那么,不焦虑可能吗?
不可能。
因为我们也不能说父母焦虑就是瞎操心,因为一个不小心,一代代往下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稍微松懈一下,再加上社会巨大变革,子女以后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实在是很难说。
所以中国父母才能在自己有限的视野之内,小心翼翼地去争取,试图给子女提供一个“最好”的出路。
但或许我们焦虑之前可以问一问自己,什么才是最好的“出路”。
- 标签:l350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