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快2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家长做好这6点帮你快速解决
通常宝宝1岁开始就会“咿咿呀呀”学说话,到了2岁基本能跟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可是也有一些宝宝到了2-3岁还是迟迟不肯开口。
这时,家长就会非常着急,而且现在说话晚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孩子先天性原因导致的,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家庭原因,今天我们主要从2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宝宝说话晚3大原因
1、太溺爱宝宝
这个看起来很普遍的现象,也正是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最大原因。
“孩子的需求要尽量满足”成了不少家长的潜意识心态,尤其是隔代带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如此。
宝宝不需开口,用手一指,甚至是一个眼神,家长就心领神会,拿起杯子、苹果等递给宝宝。
长此以往,宝宝从潜意识里觉得不需要用语言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缺少了语言输出的锻炼机会,自然会在语言发展方面慢一些。
2、家里“语种”多,宝宝凌乱了
现有很多家庭的地域跨度挺大,家里出现多种方言也成了必然。
有研究指出,讲两种以上的方言家庭的孩子,比单讲一种语言的家庭孩子更多地出现发育性语言障碍,且以2-3岁年龄的儿童较为突出。
家里语言多,同一件物品有两种以上的称呼名,这样的语言环境可能会造成孩子语言表达出现混乱,对发音辨别能力造成影响,造成孩子想表达的时候思维混乱,让孩子很难开口表达。
3、和宝宝语言交流太少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阶段,有不少父母会觉得跟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和“自言自语”差不多,所以他们就不太愿意和孩子讲话,或讲得比较少。
其实不然,在孩子出生后,他们的大脑就一直在接收各方面的刺激,进一步发育。
和出生后不久的孩子进行对话,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让宝宝的大脑受到刺激得到快速的发育生长,而并非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听懂”。
二、宝宝说话6点改进
1、 说“妈妈语”,不要“宝宝语”
现在不提倡使用“宝宝语”,比如说吃饭饭、穿鞋鞋等,而是提倡采用正常的词语和句子:吃饭、穿鞋子,今天我们说的“妈妈语”,则是采用缓慢的长音、高音来说话,句子要简单,并配上夸张的表情。
比如说吃饭,可以放慢我们说话的速度“chi--fan”,并把嘴巴张大,作出夸张的面部表情,这样来帮助宝宝理解语言并学会说话。
2、 做什么说什么
不要认为婴儿不能理解我们的语言就对宝宝默默不语,相反,小婴儿是可以去理解知晓你所表达的意思的。
因此当宝宝饿了哭的时候,你可以说“宝宝是不是饿了呀?妈妈来给宝宝喂奶”;
当你给宝宝做饭的时候,你可以说“我先切生菜、西红柿,最后是脆脆的胡萝卜”;
带孩子出去玩时也可以把看到的东西指给他,比如:汽车,小鸟、花,也可以说“我看到一辆汽车,一群小鸟”,“汽车嘀嘀嘀”“小鸟叽叽叽”。
总之,不管你做什么,看到什么,都可以告诉宝宝,让他接触更多的词汇。
3、指着说
由于小宝宝的视野有限,我们只是把看到的东西告诉他,他可能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配合手指,手指指着我们说的物体,便于宝宝理解。
比如,看到汽车,手要指着汽车,或者用宝宝的手指,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说的物体上,然后说出名称,这样效果远比单说,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
4、充分利用音乐和游戏
你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儿歌,和他一起反复唱,那些重复的句子,他很快就能流利表达了,再配上动作,宝贝会玩儿很嗨的。
平日里玩的识别身体部位的游戏,”你的耳朵在哪里?”“这是你的嘴巴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玩儿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做饭、看医生等场景,在游戏中,如果没听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复一遍,这些游戏都很值得推荐。
5、采用选择式的提问
试着询问宝宝一些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想喝一杯奶还是水?”当他回答的时候,你还可以告诉他“谢谢你宝贝,妈妈这就给你拿想喝的奶/水来”,以此来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
6、给宝宝读书
阅读能够带给宝宝更多的词汇量,可以从最简单的纸板书、卡片书开始,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增加故事的长度。如果他/她对于书中的某个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由此多说一些相关的内容。
比如男孩子比较喜欢车,那么就可以说更过关于车的事情,并重复唠叨的说给他听,并鼓励他模仿你说的。
有些家长问“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比较好?”小编想说,任何时候都不嫌早!而且也不在于你给宝宝读了多少不同的内容,即使相同的内容反复阅读,都对语言学习有帮助。
特别强调:
有时候宝宝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发音跟不上,当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开口说,但是也有些情况属于发育迟缓,常见的原因有口腔损伤,比如舌系带短,听力问题,比如耳部感染影响听力等等。当你觉得有问题时,要立即咨询医生,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问题。
- 标签:苍狼小说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