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专访】“三区三州”可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
【嘉宾专访】
“三区三州”可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
文旅繁荣丝路,美丽战胜贫困,“三区三州”文旅发展前景如何?又该如何发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有着自己的认识。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长的产业链,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同时,旅游业是拉动消费的重点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旅游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陈卫东表示,“三区三州”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该地区区位要素不太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能够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
经过调研,陈卫东给记者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三区三州”省份拥有五星级酒店数量仅占全国总数量的8.7%,远低于每年接待游客人数的占比;“三区三州”省份国土面积达到全国的51.1%,但拥有的公路里程数仅占全国的16.5%;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数量仅占全国的9.8%;外国游客人数的占比仅占全国外国游客总人数的8.2%,远低于国内游客的份额。“三区三州”旅游业发展不足还体现在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挖掘不够,参与型、体验型、休闲型、娱乐型、康养型项目较少,景区经营项目单一,收入主要以门票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因此,“三区三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些地方还存在省份金融业发展并不平衡的问题。”陈卫东说,从六个省区披露的信贷投放信息看,信贷资源主要投向基建、房地产等行业,对旅游业资金支持力度非常低,与旅游业为当地创造的GDP价值存在较大程度的背离。
金融支持旅游行业不足具体表现在行业特点影响信贷可获得性、融资方式发展不充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产品覆盖有待增强和外资利用程度低等几个方面。为此,陈卫东建议,首先,要整合旅游资源,夯实经营主体实力,培育一家或多家生态旅游开发主体,统一开展景区开发、宾馆、旅行社等上下游业务,承担经营责任、投资利益及风险,提升融资能力。其次,优化授信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推出以门票收费权、景点经营权、项目推广权等特定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授信产品;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无形资产的确权和确价机制,缓解抵押品不足问题;针对大型旅游开发项目,探索银团贷款模式;对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尝试提供绿色金融贷款。
另外,还要丰富资金融资主体,拓展融资渠道。在地方融资平台杠杆压力攀升背景下,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利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和个人资本,加大PPP模式的使用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加大利用门票收费权、景点经营权、项目推广权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力度;对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可探索发行绿色项目债;鼓励符合标准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当然,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也必不可少。”陈卫东表示,降低外资企业入驻门槛、简化相应手续流程,简化外籍入境旅游的监管要求,制定具有竞争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吸引机制,夯实旅游人才的培训与培养都是实现良好营商环境的途径。
他还建议,完善“三区三州”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能力,积极通过数字化渠道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培育发展各类担保公司和担保基金,分担风险;鼓励租赁、信托、保险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在“三区三州”的发展,提高金融体系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能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