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婴幼护理  婴幼护理

0~8岁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沉稳,但怎么可能做到温和与坚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0~8岁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沉稳,但怎么可能做到温和与坚定?

看了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分享后,好多父母的反应是: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偏偏,明明连话都还不会说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观察却是极致的入微,在探索这个世界、建构人际关系的同时,父母给予的反应就是最直接的学习榜样。

这个道理在经历过孩子撞到头(但不严重)之后,很多父母都可以理解了

=>心疼颤抖惊慌失措跑过去抱起孩子>孩子就哭到宏亮。

=>觉得撞一下而已又不会怎样,抬头看了一眼就继续做自己的事>孩子就顶多闷闷的唉一下,继续玩。

有人臆测孩子是看依赖对象而决定怎么哭,其实就对了一半,全貌应是看依赖对象的当下情绪而决定情绪反应。如果依赖对象的表情是‘情况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都理解,你自便’并且演示了这种程度的疼痛就是要这样让它淡然而过,那么孩子察觉了依赖对象的沉稳,得到了安全感,也学习了对应方式。

绝不是因为刚好爸爸正在某个游戏任务抽不开身,态度敷衍检查随便,所以哭也没用使然,这是世人对父亲育儿的误会。

孩子在试探各种情境或者底线,就是学习架构将来为人处事的,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学习自己用餐。这是我们理想的用餐,孩子乖乖的一口接一口。但现实层面的用餐通常会发生如此状况,孩子遇到了不喜欢的食物,用直接移除的方法让不喜欢的食物消失,或者用手指来好好的认识一下,探索一下五感。或者不想吃感冒药,用打翻药浆或者大哭大叫的情绪来逃避。

此情此景,热脸贴到冷屁股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也可以好好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课题。

温和与坚定 vs 讲也讲不听,我受不了了

其实这两者只有情绪反应上的不同,但都是认真负责,坚定于教育的父母,不应该苛责自己的失控反应,心中已经有了坚定,只要继续学习掌握温和(情绪),那么对于掌控温和教养其实已经不远了,而且能保持耐心看到这里,证明您已经就很强了!

你知道温和要花多少时间吗?

同前段所述,父母的情绪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也用以架构将来为人处世的脉络。今天用情绪来压迫孩子快速服从父母的决定,丧失安全感的同时必然得到孩子的哭闹,结果有效沟通往往是发生在大的气过小的哭过而冷静下来的当下,在冲突发生>沟通失败>情绪爆发>目的达成>重新给予安全感的轮回中,本身就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行为。个人经验上,温和或暴怒两种手段,距离抵达目的所花的时间其实差不多,因为大家往往忽略重新修复安全感所需要的时间。

就讲不听啊!

而孩子从父母遇到关系冲突之后的反应,也会学习到不同的处世面。幼儿园老师惊叹三岁的女儿在收到点心时,会说‘谢谢老师’然后被融化,这背后源自我们父母在收到她给的东西后,都不会忘记对她说一声谢谢。

那么,假设以后她上小学后因为学拼音而生气大哭、破坏文具书本,会不会就是因为我遇到教养挫折时,选择用愤怒与无视,而非耐心与尝试呢?为了矫正这个问题,家长还要花多少的时间?而且愤怒会导致真相被掩埋,用询问与好奇来挖掘孩子为何这么做,才能找出折衷方案。

那么就让孩子试试看自然后果吧!不吃饭就会肚子饿,饿了就可以学习到食物的重要性。自然后果也可以是家长的规则底线。

为了不让孩子走歪,家长指引正确的道路固然没错,但为了培养真正的对自己负责,让孩子认识自然后果也是重要的一环。只要不是不可逆的坏结果,让孩子们在立下规则底线的安全环境下探索学习何谓‘不好的事’,就是一种教育,并非放任。

例如孩子会玩饭,问了才知道是因为里面有她不喜欢吃的青葱,那么当孩子能够说出‘葱,不要’的时候,我会同意以后不发生同样的情况,并且给予第二种食物解决问题,但是玩饭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人觉得你不饿,而失去得到第二种食物的机会。至于挑食造成的自然后果,则留到下次来解决,太多的要求会造成学习上的混乱。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坚定温和的教养其实很划算,父母只要把守住大原则,不用耳提面命,由巨观角度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