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零清运”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餐厨垃圾“零清运”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珠海高新区多措并举,创新垃圾分类工作
去年底,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第一食堂引进华南区域首个垃圾处理设备,将餐厨垃圾加工成有机肥料。图为工作人员将餐厨垃圾投放至垃圾处理设备中。
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宽敞整洁、窗明几净,如今走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第一食堂,很容易能感受到这里良好的卫生环境。
事实上,不仅是看得见的餐厅,“看不见”的后厨一样有惊喜。去年底,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第一食堂引进华南区域首个垃圾处理设备,将餐厨垃圾加工成有机肥料,实现餐厨垃圾“零清运”,让垃圾清理整个过程安全、环保、干净,成为全市处理餐厨垃圾的“样本实践”。
“餐厨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从源头避免了‘潲水油’‘潲水猪’等情况,阻断了疾病的循环链,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珠海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还探索通过建立系统化的监管队伍,让食品安全监督落到实处,以多元化社会监管力量助推食品安全监督水平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何丽苑 黄鹤林
现场
“大胃王”可日吞垃圾上千斤
从同学们手里接过餐盘,工作人员迅速将餐具统一放置在一大盘上,餐厨垃圾则倒在另一盘上,如遇到纸巾等异物,则首先挑出……利索地简单分拣后,餐厨垃圾被收集到回收桶里,等待下一步的处理。
事实上,处置设备就在一墙之隔的小屋内,工作人员忙碌收拾的同时,设备也在高速运转,餐厨垃圾就地处理成为有机肥料,快速有效。
餐厨垃圾,俗称泔水、潲水。去年6月,珠海正式启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试点项目,但由于珠海目前专门处置餐厨垃圾的终端场所仍在建设,珠海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后,仍与其他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率先进行了探索。2018年底,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峻,为阻断泔水流向养殖场或其他非法渠道,降低疫情防控风险,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鼓励、引导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对餐厨垃圾进行科学处理。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第一食堂服务单位在其指导下,开展了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投资引进了华南区域首个垃圾处理设备,将餐厨垃圾加工成有机肥料。
近日,记者走进食堂,一睹这“垃圾大胃王”的真容。只见工作人员将初步分拣过的餐厨垃圾倒进设备,轻轻触点了机器上的电子屏幕,机器便安静地运转起来。
倒进去的餐厨垃圾去哪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食药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彭仲双称介绍,该设备自动化控制,无需值守,餐厨垃圾在放入处理设备后,先后进行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经处理达标准后排放、油脂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专业回收,固体有机餐厨垃圾如果蔬菜叶、鸡鸭鱼肉废弃物等,则利用微生物降解菌产生的多种酶进行快速分解,经过一系列处理变成肥料、高蛋白饲料添加剂等可利用资源。
“该设备每日处理餐厨垃圾量500至600公斤。处理现场清洁无异味,实现无害化、资源化、零清运处理。”彭仲双说。
观点
餐厨垃圾“零清运”模式值得借鉴
“该套设备的有效利用,为珠海其他高校、大型食堂、餐饮店等场所,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经验。”谈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第一食堂引进的该套设备,北理工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灵评价,其具备可复制性、可参考性。
在他看来,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成为珠海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餐厨垃圾作为有机易腐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底应如何处理,成为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
相比传统的填埋、焚烧处理,北理工所引进的这一设备,采取“好氧堆肥”的工艺,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每100斤垃圾,该设备便可产生10斤农用化肥,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发挥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然而,吴灵坦言,要全市推广该种设备不无挑战。“目前,运营、维护该套设备的成本并不低,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及扶持政策的支持,难以鼓励餐厅等机构长期投入资金使用。”吴灵说。
把目光放大到全市生活垃圾的强制分类,吴灵则认为,珠海目前仍亟须建立“干湿分离”、分类运收的全链条机制。
他建议,珠海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垃圾处理系统。尤其处置终端,更须加快建设进度。二是针对垃圾处理源头,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支持环保类企业的发展,让社会企业乐意参与其中。“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应发动企业、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吴灵说。
保障
“四支监管队伍”注入社会监督力量
食品安全监督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除了在垃圾分类处理做出新探索之外,还引入了多支“社会力量”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当了‘监督员’以后,跟随监管队一起查食品安全,女儿在幼儿园吃饭更放心了!”珠海高新区的市民徐女士,去年正式成为高新区“妈妈监管队”其中一员。
“我女儿今年3岁半,经常担心她在学校吃得不安全、餐具消毒不安全。”徐女士介绍说,通过“社会监督员”的身份,不打招呼、不做准备去学校食堂抽查的结果显示,各项食品安全指标都符合标准,“我们也感觉很安心。”
据了解,高新区这支“妈妈监督队”的队伍数量近百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并且他们的时间也比较充裕。”彭仲双介绍,这支“妈妈监管队”的人员构成不仅有家长,还有高新区人大代表、社会人士等人员。“妈妈们对食品监督的热情很高!一方面打消了家长对食品安全的疑虑,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郑女士说。
除了发挥重点人群的监管力量,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将市场主体、专业人群纳入了多元监督的格局中。据了解,自2014年起,高新区组织辖区内的经营主体如企业负责人等成立了食品安全协会,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安全把关意识;同时,高新区在大型社区中建立了“协管员队伍”,协助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将进行安全督查。
“最大的亮点是组建了一批‘专业监管队’。”彭仲双说,高新区是珠海市高校聚集地,我们将高校里食品专业的学生组建起了“志愿者队伍”,以他们的专业力量,参与到辖区的食品检测检验环节中,提升了辖区食品安全监督能力。
高校学生、家长人群、人大代表、市场经营者……高新区通过搭建“四支监管队伍”让食品从依靠监管部门单打独斗向社会多元共治转变,构建起覆盖面更广、监管更灵活、更有实效的社会共治新模式。“我们希望为辖区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