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怒吼儿子“快走”:每个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急性子的家长
最近,小康君周末都没有睡过懒觉,不是因为小康君开始“发奋图强”开始早睡早起了,而是被隔壁邻居“强迫”叫醒。
邻居大姐的声音,可以说是响彻整个楼道:
“你快点穿衣服,行不行?”
“快点洗,水都要流干了你还没洗完!”
“饭都凉了,你咋吃这么慢?”
......
美好的周末就这样泡汤了,妈妈再也用不担心小康君赖床了呢~
(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有没有觉得,上面的情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家长们火急火燎,孩子们却磨磨唧唧。为什么宝宝们都爱拖延呢?今天小康君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别再催孩子了
他们是被冤枉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每次家长不厌其烦地催促,孩子仍然慢慢悠悠的呢?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要拖延的,他们这么爱磨蹭是有原因的。
1 没有用时间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发现,2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的,6岁以下的孩子仍然没有抽象的逻辑思维,不能理解时间。
直达上小学后,孩子才有一点时间概念,知道要按时上学,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
所以,孩子们爱磨蹭真的不是故意的,而是没有时间观念。
家长口中的几分钟、几小时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他们不能理解自然也就没办法有效地执行家长的指令。
2 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生理原因,宝宝的大脑发育不完善,这导致了他们很难专注于做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总是正穿着衣服又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正吃着饭又开始玩了。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们催促孩子时,孩子也很难及时切换状态。家长和孩子根本不在一个频率上,家长再着急也没有用呀~
3 行动力不足
孩子的手指还不够灵活,像穿衣、刷牙、吃饭这样的精细动作,孩子们还不能熟练掌握。家长们眼里很容易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这样看来,孩子们做事磨蹭也是情有可原了。
每一个磨蹭的孩子
背后都有一个急性子的家长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磨蹭,而是家长性子太急。家长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当然不能达标了。
这让小康君想起了陈小春与儿子Jasper,陈小春还因为急脾气上了微博热搜,大家纷纷心疼Jasper 。
(图片来源:网络)
陈小春发脾气的原因就是儿子Jasper走路太慢。那时的Jasper只有四岁,正是贪玩的年纪,与爸爸步调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Jasper本来走得好好的,老爸的怒吼迫使他战战兢兢地加快了步伐。还好事后陈小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承认了错误。
很多时候,在家长强势的催促下,孩子的节奏会被打乱。他们会更加不知所措,做事更加没有条理。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叶一茜看到被孩子弄的凌乱不堪的房间后,一遍一遍地催促小亮仔收拾房间:
“快,自己收!”
“快把这些没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图片来源:网络)
叶一茜的三连催,把小亮仔说蒙了,小亮仔完全失去了判断力,他只能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弄。”
有时候家长的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大家发现没有, 那些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依赖家长。小康君的表妹,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康君的大姨是出了名的急脾气,表妹从小就在她的“催促”中长大。可能是习惯了大姨的催促,表妹产生了惰性,做什么都需要别人的催促。
已经参加工作的表妹,穿过的脏衣服、鞋子从来不主动清洗,每次都需要大姨多次催促才行动。就连早起上班,表妹也需要催促。如果哪天大姨有事不在家,表妹十有八九会迟到。
家长催促孩子,是希望孩子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
好孩子不是催出来的
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家长们每次催促孩子,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你是一个磨蹭的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这样的设定,理所当然地“ 慢”,形成恶性循环。
想要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1 给孩子积极、有目的的指令
家长们催促孩子时,总是一味地强调“快”,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家长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或者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暗示,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
当孩子吃饭慢时,家长可以说:“要好好吃饭,才能长高高哦,这样才能和爸爸一样高大威猛,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当孩子穿衣服慢时,家长可以说:“快一点穿好衣服,才能早一点下去玩哦,否则小朋友们都回家了。”
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感,以及快点完成的好处,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2 帮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
当孩子小还不能准确辨认时间时,家长可以利用沙漏帮助孩子了解时间的长短。
家长用沙漏督促孩子时,可以说:“在沙子漏完时要把衣服穿好哦”,让孩子对时间流逝有更直观的印象。
孩子稍大一点时,可以用日出、日落表示大概的时间。引导孩子理解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如:起床
- 标签:mm曝光图片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